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陶瓷的收藏無疑已經(jīng)成為收藏群體最大的藝術項目。歐洲、日本、港臺先后掀起了對中國陶瓷的收藏與研究的巨大熱情。百年間,明清瓷器的價格反復波動,并持續(xù)攀升。近二、三十年以來,中國收藏家們對明清官窯的瓷器收藏熱情也充分展現(xiàn)出來。清代官窯瓷器的漲幅尤巨,有的漲幅多達數(shù)百倍,而明代瓷器的熱情則明顯不足。原因如下:其一,明代瓷器傳世稀少,尤其精品佳作更是難得一見。其二,近一個世紀,歐美、日本藏家已經(jīng)將大部分佳品收入囊中。再者,國內(nèi)藏家對明代瓷器的研究認識不足,也大大局限了明代瓷器的收藏。
此次東正拍賣,明代瓷器成為了其重要的特征,囊括了明代各重要瓷器燒造時期的作品,且作品極具其時代風貌。其中明宣德官窯青花纏枝花果蓮子雞心大碗為永宣蓮子碗中的精品之作,類似作品目前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與臺北故宮。明弘治御窯青花“游享中和”龍行蓮池圖盤則為本場重中之重,其來源顯赫,自1930年流入日本至今,首次面世。
以下為本次東正秋拍重要明代官窯瓷器賞析:
明宣德 官窯青花纏枝花果蓮子雞心大碗
本品青花發(fā)色濃艷深沉,釉面橘皮質感強,微有開片,是宣德官窯青花中的代表作。本品所用紋飾包括山茶花、扁菊、蓮花、枇杷果均為宣德皇帝甚為喜愛的紋飾。
明宣宗朱瞻基為史上寥寥可數(shù)擅長文藝和獻身于仁政的儒家君主,尤其寄情于各式文玩,以致彼時雕漆、范金、織繡、制墨、埏埴等諸類宮廷工藝品成就斐然,皆稱后世同類之典范。其御瓷一項,承前朝之輝煌,更為精進,其選料、制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創(chuàng)新發(fā)明極多,器類與釉色之豐富,為此前所未經(jīng)見,從而鑄就中國陶瓷史上極為輝煌的十年。此類蓮子碗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與臺北故宮均有收藏。
明宣德 御窯青花四季花卉紋大罐
罐為直口,豐肩鼓腹,腹下漸收,寬淺圈足??谕鈮L朵花綠葉紋,肩部及近足處裝飾蓮瓣紋邊飾,腹部主題花纏枝牡丹,牡丹花朵較大,枝葉較為纖細,底足內(nèi)書“大明宣德年制”楷書雙圈款識。
宣德青花以其獨特的魅力備受推崇,被譽為明代青花瓷之冠。本品青花發(fā)色為典型“蘇麻離青”,青中帶紫,可見清晰鐵銹斑點。器形健美壯碩,繪畫風格豪邁熱烈,為永宣青花瓷器所特有的氣質,后代仿其多得形而失其風骨。永宣青花之美即在蘇料珍貴不可復得,但最為難求是其展現(xiàn)的恢弘博大的大明盛世氣象。
明弘治 御窯青花“游享中和”龍行蓮池圖盤
本品繪畫纖麗秀美,青花淡雅柔和,釉面肥厚油潤,胎質細白堅密,為弘治時期官窯之上品。幾與成窯鼎盛時期作品難分伯仲。荷塘蓮池紋興盛于明代中葉,以成化青花荷塘紋罐與弘治青花龍穿荷塘圖盤最為著名。此紋飾寓意一團“中和之氣”,而龍穿蓮池即寓意行龍游享中和之氣。
本盤所繪蓮池龍紋,屬明代青花瓷中至尊至貴的紋飾。其始現(xiàn)于宣德時期,成弘之后則不復見矣。此盤充分展現(xiàn)出成窯之風貌,當屬弘治早期之作。此時期的弘治御窯傳世極罕,加之弘治時期官窯多次停燒,故而其備受世界各大博物館及私人藏家的追捧。
據(jù)目前可查著錄資料,與本品紋飾尺寸相同者僅見兩件,分別藏于日本出光美術館及大英博物館戴維德基金會。本品原為山中商會購藏,自1930年后便流入日本。1938年由日本繭山龍泉堂轉賣于藏家之手,珍視至今。此盤為被譽為日本第一弘治御窯珍品。
明正德 官窯白釉暗刻填綠彩云龍紋盤
此制式龍盤暗刻龍紋細膩生動,施彩設色淡雅脫俗,屬明代中期宮廷御瓷之代表性器物,尤受正德皇帝喜愛。此件正德白地綠龍紋盤當屬此式盤尺寸極巨者。兩岸故宮及日本東京國立美術館有藏相同器物,東京繭山龍泉堂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售出一件與此盤極似之作,后于東京國立美術館展出。
明萬歷 御窯青花“藍反白”盤龍紋筆桿
筆桿通體以青花留白繪盤龍紋。桿頭處書“大明萬歷年制”楷書橫款。藍地白花紋的裝飾手法在萬歷時期并不常見,屬官窯中尊貴之品。本品又繪于細筆之上,實屬逆水行舟、避易求難之舉,若非皇帝之御用,實在無需如此費盡心力。且本品所屬款識為桿頭橫款,其繪款位置頗為罕見,官窯瓷制筆桿中相同者甚少。
此件毛筆至今未見任何公私收藏有所著錄,同類紋飾器物分別有兩件抓斗(斗筆),一件帶款識,一件無款識,分別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和日本出光美術館。
明宣德 官窯青花“舞享中和”鳳舞蓮塘暗花盤
本盤為明代宣德時期佳作,內(nèi)繪雙鳳穿花紋。此對雙鳳在圖案搭配上極賦巧思,同樣圖案,宣德官窯生動靈活的表現(xiàn)為其他時段之所不及。同時宣德青花享有青花之冠的盛名,其發(fā)色之濃郁明艷,繪畫之豪邁壯闊為后世難可企及。本品相同形制者,現(xiàn)藏與臺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