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滴水注 水注,原名為硯滴,文房用具之一,用來注水入硯臺。因為形似注酒壺,名稱以此由來。有嘴的叫水注。無嘴的叫水丞。據(jù)《飲流齋說瓷》第九“雜具說”中載:“水滴象形者,其制甚古,蟾滴,由來久矣。古者以銅,后世以瓷。明、清有蹲龍、寶象諸狀。凡作物形而貯水不多則名曰滴,不名曰盂。”
西晉時期,蛙形硯滴較為流行,也有角形、熊形、兔形等。后世硯滴種類極為豐富,形式各異,并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發(fā)展體系。至宋、元時期盛行,以浙江龍泉青瓷和江西景德鎮(zhèn)青白瓷制品為主。器形有人物、動物、植物和幾何形,其中植物形狀硯滴較多,如瓜形、桃形等,器形秀巧,造型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