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生二 見“龍泉窯”。龍泉窯位于今天的浙江省龍泉縣,故名為“龍泉窯”,是我國制瓷史上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一個窯系,窯址在今浙江南部山區(qū),屬于我國南方青瓷系統(tǒng)。創(chuàng)燒于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進入鼎盛時期,至明代中葉以后漸趨衰落,傳世的龍泉青瓷下限至清康熙年間,燒造歷史達七、八百年之久。
北宋時期的龍泉青瓷,胎骨較厚,胎土淡灰,底足露胎處見赭褐色窯紅,胎微出燒,釉的?;潭群?,釉層透明,釉表光澤很強。裝飾花紋較簡練,常見紋樣有魚紋、蕉葉、金枝、荷花等。裝飾風格趨于奔放。處于南宋鼎盛時期的龍泉青瓷,已形成了自已獨有的藝術(shù)風格,顯示了龍泉瓷的獨特魅力。
南宋龍泉青瓷的造型亦形成自已的風格,穩(wěn)重大方,渾厚淳樸而又不失秀媚,器型豐富多樣,裝飾普遍采用刻花和堆塑法,頗具藝術(shù)匠心。
元代龍泉青瓷燒造量大,風格與南宋迥異:器型高大、胎體厚重;胎色為白中帶灰或淡黃;釉色為粉青帶黃綠,光澤較強,釉層半透明;裝飾手法多種多樣,有刻、劃、印、貼、塑等,以劃花為主,花紋粗略,線條奔放,紋飾以云龍、飛凰、雙魚、八仙、八卦、牡丹、荷葉等為多見。此外,還大量出現(xiàn)漢文和八思巴文字款銘。
明代龍泉青瓷走向衰弱,器物胎體厚重,制作粗糙,胎色為灰黃,釉層厚,透明度高,釉表光澤強,釉色有青灰、茶葉末、灰黃等幾種,裝飾以釉下刻花為主,亦有模印人物故事的裝飾方法。
Copyright ? 2012 景德鎮(zhèn)市傳統(tǒng)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郵箱:jdzcyjyx@163.com 贛ICP備1901296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