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紋 形似螺旋的一種陶瓷器傳統(tǒng)紋樣,也似流水漩渦,因此也叫“渦紋”。在器物成型過程中由于旋削而留于器底的螺旋狀線痕,習慣上也稱螺旋紋。廣泛出現(xiàn)在中國新石器時代典型文化遺存中。
表現(xiàn)技法主要是彩繪及刻劃。布局有個體紋飾左右排列的,也有四方連續(xù)式的。采用黑紅二色顏料,以紅色為多,有的搭配較為復雜。商周原始青瓷上,常見成型過程留下的螺旋紋。戰(zhàn)國彩繪陶上,螺旋紋又成為重要的裝飾紋樣。在明代前期民窯青花瓷器上,螺旋紋流行,盡管紋飾比較草率,但很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