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點紋 篦紋的一種,用篦狀工具戳刺出的成片排列的點狀紋飾。
篦紋是用篦狀工具在尚未干透的器物坯體上刻、壓出篦狀紋而得名一種裝飾紋樣。商周陶器上多見,瓷器上大量采用則是宋元時期東南沿海地區(qū)的瓷窯,青瓷和青白瓷器物上最為多見。用戳刺方法形成的成片點狀紋樣,習慣上稱“篦點紋”;用劃花方法形成的細密平行線條紋,習慣上稱“篦劃紋”。
篦紋還有櫛齒紋、梳篦紋、篦線紋等多種別稱。篦紋產生在新石器時代早期,裴李崗文化和磁州文化陶器即以篦點紋和弧線篦紋為主要裝飾。以后在商代陶瓷器上很少有篦紋,但西周陶瓷器上大量出現(xiàn)。戰(zhàn)國至漢代,篦劃紋風行,表現(xiàn)手法熟練,線條流暢,極富動感。到了宋元時期,篦紋在瓷器裝飾上又被大量采用,尤其盛行于東南沿海地區(qū),在青瓷和青白瓷土最為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