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窯 在今湖南省湘陰縣的窯頭山,白骨塔,窯滑里等地,湘陰舊屬岳州,故名。是隋唐五代時的一處重要青瓷窯場。
岳州窯瓷胎輕薄,胎質(zhì)不如越州窯致密;胎色早期呈紅或米黃,晚期灰白。釉色以青綠居多,早期有米黃色釉,晚期還有豆綠和銀白色釉。釉薄而質(zhì)細(xì),釉泡小,玻璃質(zhì)很強(qiáng);釉面有不規(guī)則的細(xì)小冰裂紋。有的器物胎釉結(jié)合得不好,容易剝落。盤碗的燒造工藝至五代有很大的改進(jìn),墊餅改為支釘支燒,所燒盤碗的底部均有四至六個圓而小的支燒痕。
常見器物有碗、盤、缽、高足盤、四系罐、盤口壺、瓶等。底足甚淺,近似于平底,長沙子彈庫五代墓出土的浮雕蓮瓣紋瓶是岳州窯五代時期的代表性作品,瓶身修長端正,口呈洗形,腹部翹起一層蓮花瓣尖,造型生動秀美,釉色勻凈,不失為佳作。
Copyright ? 2012 景德鎮(zhèn)市傳統(tǒng)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郵箱:jdzcyjyx@163.com 贛ICP備1901296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