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的宋代鈞官窯產(chǎn)品中,以底部刻有漢字數(shù)碼的鈞瓷最為珍貴。但為啥要刻底碼?說來話長。
從宋朝徽宗開始,鈞臺窯被宮廷所壟斷,產(chǎn)品器型都要按皇宮設(shè)計的樣式進行生產(chǎn),并定期向皇宮進貢。
話說這一年,又到了進貢瓷器的日子,鈞臺窯一個姓楊的督窯官,把燒好的鈞瓷挑了又挑,共挑得葵花式花盆及盆托十套,蓮花式花盆及盆十套,其它樣式花盆及盆托十套,鼓釘洗大小六套,共計三十六套鈞瓷精品。
這三十六套鈞瓷送到汴京,先要送到王府,經(jīng)內(nèi)務(wù)大臣王強過目。這王強是個奸臣,也是個貪官,一肚子的壞水,他查看完三十六套鈞瓷后,問督窯官:“還有沒有?”楊督官答:“就這些,沒有了?!蓖鯊姷囊馑际?,凡到我王府來的人,誰不送點禮上點兒貨什么的,你不可能就這么空著手來。楊督官是個實誠人,直性子,他哪懂得王府的這些“規(guī)矩”,也聽出王強的話外音。就為這,王強老大不高興,對楊督官懷恨在心。等楊督官一走,王強就開始打起了壞主意:干脆把鈞瓷砸碎它幾件,就說督窯官失職,路上把皇上心愛的寶貝給打爛了。又一想,不得,這三十六套鈞瓷可是完整無缺的送到我王府來的呀,這事從皆知。要說打爛的話,豈不是引火燒身,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王強思前想后,沒了主意。
卻說王強有個幕僚,叫茍耀仁,這家伙一肚子壞點子。他見自己的主子愁眉不展,問清緣由后,眼珠一轉(zhuǎn),對著王強的耳朵耳語了幾句,王強聽著,臉色由陰轉(zhuǎn)睛,一會兒變得眉開眼笑,連聲說:“妙!妙!”
第二天,王強上朝把三十六套鈞瓷送到宋仁宗跟前。宋仁宗一看釉色,很是高興,再一看器型,又變得很不高興。原來,這些花盆與盆托都不配套,小花盆放在大盆托上,大花盆放在小盆托上,有的甚至放不下,十分難看。這就是茍耀仁給王強出的壞主意。眼看著宋仁宗就要發(fā)怒,王強大一旁暗暗高興:“哼哼,姓楊,這回夠你受的,不砍你的頭,也得革你的職!”滿朝文武大臣也面面相覷,不敢言語。還真有不怕頑死的,正當(dāng)這關(guān)口,從文臣行列里走出一人,大家一看,是宰相寇準(zhǔn)。這寇準(zhǔn)可是個大清官,他看出王強這個奸臣又在使壞,就對宋仁宗說:“啟稟皇上,臣有本啟奏?!比首谡f:“愛卿請講!”寇準(zhǔn)說:“這些花盆和盆托不是不配套,而是擺放得不對,請允許督窯官再擺一次。”仁宗準(zhǔn)奏,傳督窯官入朝。楊督官就把花盆和盆托重新擺放一遍。這一來,花盆與盆托大小配套,恰到好處。宋仁轉(zhuǎn)怒為喜,賞了些銀兩給楊督官,就讓他下殿回鈞臺官窯場去了。
卻說楊督官回到鈞官場,可就犯了愁,思前想后,覺得在朝廷上若不是寇準(zhǔn)大人給講情,差點兒把性命給丟了,這王強也太壞了。明年還要進貢鈞瓷,賊王強若要再加害自己咋辦?為這事,楊督官是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想不出個好辦法。
一天晌午窯工們正在吃飯,有個要飯的白胡子老頭兒,顫顫巍巍地來到鈞窯場乞討。這老頭兒穿得破破爛料,渾身骯臟。有人見了想把他攆走,楊督官攔住說:“誰沒有個難處,給他些飯菜吧!”白胡子老頭兒就在這里吃了一頓飽飯。吃罷飯,那老頭兒對楊督官說:“老夫已經(jīng)好長時間沒有吃過飽飯了,你真是一個好人。老夫臨走時送你幾句話,可能對你有用處。一對一,二對二,背朝天,寫數(shù)字?!闭f完,那白胡子老頭兒就走了。楊督官聽得真切,心想:看那白胡子老頭兒不像個凡人,莫非是知道我的心事,特來點化于我?但這幾句話又是啥意思呢?楊督官想呀,想呀,整整想了三天,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終于解開了這幾句話的含義。這“一對一,二對二”是說同一型號的花盆配同一型號的盆托;“背朝天,寫數(shù)字”是說把產(chǎn)品翻過來,底朝天,在上面刻上數(shù)碼字。楊督官想:有了數(shù)碼為證,花盆配套時就不會出差錯,往后就不怕奸臣使壞了。
從那兒以后,鈞臺官窯燒制的鈞瓷花盆與盆托都刻上了底碼。到后來,只要是同一器型但不同尺寸的鈞瓷,也都刻上了底碼,表示大小區(qū)別。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傳世宋代鈞官窯收藏品,很多底部都刻有數(shù)碼。
Copyright ? 2012 景德鎮(zhèn)市傳統(tǒng)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郵箱:jdzcyjyx@163.com 贛ICP備1901296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