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是“陶瓷之路”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位于地中海東南部、非洲的東北部和亞洲的西部,扼紅海和地中海咽喉。尼羅河自南向北流貫全境,著名的古城遺址福斯塔特(今埃及首都開羅)位于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建于公元641年,當時是埃及工商業(yè)中心,9世紀時相當繁榮。尼羅河的定期泛濫孕育了埃及悠久而古老的文明,故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中國與非洲的文化交流始于中國的秦漢時期。早在戰(zhàn)國七雄之一的商鞅正在進行雄心勃勃的變法之時,遠在埃及的亞歷山大也已經建立了輝煌的亞歷山大里亞城。古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波在《地志》中是這樣描述這座名聞遐邇的城市:“它有優(yōu)良的海港,所以是埃及唯一的貿易地,而它之所以也是埃及的唯一的陸上貿易地,則因為一切貨物都方便地從河上運來,聚集到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隨后埃及的命運無論是文化、藝術、商業(yè)還是精神都被寫進了世界歷史。埃及從9世紀前后就源源不斷地進口中國陶瓷。自1912年日本中東文化調查團的三上次男、小山富士等古陶瓷學者對這座遺址進行發(fā)掘以來,福斯塔特共有六、七十萬片瓷片出土,其中有一萬二千片中國陶瓷,時間跨度從中國唐代~明清時期。
在埃及福斯塔特遺址出土的越窯瓷器主要有:9~13世紀初期的越窯青瓷,有些刻有蓮花、鳳凰等紋樣;還有比較典型的屬于唐代平底小圓凹式的玉璧底碗。20世紀60年代在庫賽爾和阿伊扎布等遺址也出土過唐末到宋初青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