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瓷器與宗教的關系,像佛教和道教一般體現(xiàn)的款識和造型上,而瓷器與伊斯蘭教的關系,主要講青花瓷與伊斯蘭教的關系。青花瓷所用的鈷料,無論是唐青花還是元青花,一般又稱為回回青或回青。伊斯蘭文明對鈷的認識最早,在公元前兩千年已使用鈷料制造藍色玻璃。
中國人對鈷的認識源自波斯。早在唐初,鈷料就已用于瓷器的生產(chǎn)﹐著名的唐三彩器物上的藍釉就是以鈷為呈色劑。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又進一步證明唐代也已經(jīng)用鈷制作藍彩,繪圖案于器物的白胎上,上面再加透明釉。這就是現(xiàn)已公認的“唐青花”。而唐青花和元青花,都是以外銷伊斯蘭國家所生產(chǎn)的。
首先,唐青花出于鞏縣和揚州兩地。在鞏縣,唐青花出自窯址,與唐三彩共存。因此,鞏縣是其生產(chǎn)地。揚州位于大運河和長江的交匯處,是唐代四大港之一,為唐代海外貿(mào)易的重要集散地。唐青花集中出現(xiàn)于揚州,除了生產(chǎn)地鞏縣,不見于其它地點,這可以解釋為,唐青花是專門為外銷而制作。
其次,唐青花上的圖案以點、線為基本筆觸,均勻排列,或又構成幾何及植物圖形。這種風格不見于傳統(tǒng)的中國裝飾圖案,卻在伊斯蘭裝飾圖案中常見。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伊斯蘭的裝飾圖案中少見人物形象,多以幾何紋和植物花紋為裝飾題材。裝飾的風格又極為繁復,多層構圖,鋪滿器物的整個表面。唐青花所反映的伊斯蘭裝飾風格,進一步說明唐青花的生產(chǎn)應是為了滿足伊斯蘭市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