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不卡AV,日韩理论中文在线观看,99re99在线精品视频,性色免费视频福利

  • <rt id="u6qj8"></rt>
      • <source id="u6qj8"></source>
          景德鎮(zhèn)市傳統(tǒng)粉彩瓷研究院
          ?

          陶瓷百科

          Ceramic

          當前位置 :首頁 > 陶瓷百科 > 瓷都藝術文化淵源

          外國人和“元青花”的淵源(一)

          來源:景德鎮(zhèn)市傳統(tǒng)粉彩瓷研究院 時間:2014-07-28 編輯:張博 點擊:2714

          對于國人來說,元青花一直是個陌生、別扭的外來名詞,直到今天,各種漢語詞典上仍舊找不到它的蹤影,這是因為它的命名者原本就是兩個外國人。

            民國初年,有人拿了一對青花云龍紋象耳瓶到北京琉璃廠叫賣,一連到了好幾家陶瓷店,見多識廣的老板和伙計們一看:這對玩意兒非唐非宋、不明不清,盡管器身上寫有元朝的年號,那也不是什么好東西。便三下五除二,把賣貨的鄉(xiāng)下人轟出了琉璃廠。

            即便在今天看來,這事兒有何等的荒唐,可在當時,卻也怨不得琉璃廠的老少爺們兒。長期以來,國人有著極強的正統(tǒng)觀念,素來將元朝的統(tǒng)治視為漢人的奇恥大辱,因此“恨物及物”,沒人把元代的古董放在眼里。

            再加上元朝世道短,從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國號大元算到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坐上大明朝金鑾寶殿,短短不足百年,更何況能真正稱得上“元青花”的瓷器,還得從朝廷在江西景德鎮(zhèn)成立“浮粱瓷局”后算起。時間短,自然存世量就少,存世量一少,也就沒多少人能認得了它們。

            回頭再說那個賣古董的鄉(xiāng)下人被逐出琉璃廠后,在前門大街碰上一位身著軍服的英國軍官,那人是個古董收藏迷,見到這一對青花瓷瓶便愛不釋手,提出要把它們買下來。那個鄉(xiāng)下人剛剛在琉璃廠吃過閉門羹,一肚子沮喪,好不容易碰上一位識貨的人,再加上對方又是一位有身份的外國軍官,他哪敢多要價,兩個銀元就把那對青花象耳瓶給賣了。

            兩年后,那位英國軍官退役,帶著這兩只青花象耳瓶漂洋過?;氐搅擞?,把它們作為一般的中國古董贈送給戴維德基金會東方藝術博物館收藏。

            事有湊巧。1929年,大英博物館的中國古陶瓷學者霍布遜到戴維德基金會東方藝術博物館參觀,一眼就發(fā)現(xiàn)了這一對來自中國的青花瓷器,并留意了瓷器上面寫有明確的紀年——“至正十一年”。

            除此之外,這個懂得漢語、熟知中國陶瓷史的英國學者,還在瓷瓶的另一面讀到了寫有60個漢字的銘文,銘文明確記載了這件瓷器的時代信息。

            霍布遜教授眼前一亮,激動地告訴助手:“這是兩件偉大的作品,由于它們的出現(xiàn),一段中國陶瓷史將由我——一個外國人來改寫!”

            同年,霍布遜發(fā)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熱情洋溢地向全世界介紹了這對中國元代青花云龍紋象耳瓶,打破了中國國內(nèi)的學者長期以來認為元代陶瓷無精品的結論,揭開了元青花研究的序幕,為中國陶瓷史填補了一項重要的空白。

            霍布遜教授對元代青花瓷的研究成果公開發(fā)表后,受到了全世界同行的關注,但是在元青花的故鄉(xiāng)中國卻受到了令人尷尬的冷落與漠視。

            由于當時中國社會動亂、文化窒息,沒有人有興趣、有條件去做這方面的研究,加上古董藏家主要是那些對元朝素存敵意的清朝遺老遺少,他們從心理上就排斥元代器物,誰還會掏錢去買它?

            沒有買家,就算元青花貌若天仙,自然也難以吊起唯利是圖的古董商們的胃口。中國人對元青花置若罔聞的態(tài)度,被一些外國學者理解為是對霍布遜理論的否定。于是,元青花第一次浪潮迅速潰退,終成曇花一現(xiàn)。

            二十幾年眨眼過去了,霍布遜教授連帶他的義子“元青花”漸漸被人遺忘。1952年深秋,仁慈的上帝又一次用悲憫的陽光照亮了那些元朝人的“棄兒”。

          上一篇:“天目”一詞來源
          下一篇:紫口鐵足的傳說

          Copyright ? 2012 景德鎮(zhèn)市傳統(tǒng)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郵箱:jdzcyjyx@163.com  贛ICP備1901296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