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石成羊,語出晉朝葛洪所著《神仙傳》中皇初平的故事?;食跗?,后稱黃初平、黃大仙,浙江義烏人,后于金華得道,今香港黃大仙廟即供奉此君?,F(xiàn)以“叱石成羊”成語來比喻神奇、圓滿修成正果后的道行。
《神仙傳·皇初平》記載,皇初平是丹溪人,在他15歲時,家里人讓他天天牧羊,有道士見他良謹,便將其引至金華山石室中,40余年沒能回家。其兄初起行山尋索初平,歷年不得。后見市中有一道士……道士曰:“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姓皇,字初平,是卿弟非疑?!逼湫殖趼劶措S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見悲喜。語畢,問初平羊何在,初平說:“近在山東耳?!背跗鹜綎|視之,不見,但見白石而還,告訴初平說:“山東無羊也。”初平答:“羊在耳,兄但自不見之?!背跗脚c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石曰:“羊起。”于是白石皆變?yōu)檠驍?shù)萬頭。
黃初平成道后,仙號赤松子,金華北山被列為道教第三十六洞天,其修道時棲居的石洞被稱作真人洞,上面的那些白石,相傳就是黃初平叱之來拜的羊群,所以此洞又名朝真洞。
清人趙翼詩云:“初平叱石仙蹤在,安得相尋醉碧筒”。后人用“叱石成羊”來比喻神奇,贊美修成正果后的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