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文字有獨立于整個瓷器主題紋飾的圈、框、圖案等作邊飾,簡稱為銘文邊飾。
(一)圈
圈是銘文邊飾中最常見的。圈有單、雙之分,釉彩畫或刻劃而成。釉彩圈有青花和紅彩等數(shù)種,以青花為常見。青花圈和紅彩圈均始自明宣德。明制青花瓷底面雙重圈距離較遠,粗細相等。圈線的起訖處有不同程度的重疊。清制青花瓷底面青花雙重圈距離較近,外圈粗而內圈細,圈線看不出筆畫起訖,總的說較明代為細??虅澣ν庖话闵嫌裕袃煞N情況:一種是刻劃后上底色釉,這種形式明代永樂年間出現(xiàn),傳世的大量永樂官窯甜白、霽藍、霽紅器都采用這種方法。另一種是刻劃后加填與圖案同色的彩釉,明萬歷的有些瓷器,刻劃而就的文字加填綠彩而圈填黃彩。明永樂、宣德還曾出現(xiàn)橢圓雙圈,比較少見。
(二) 方框
以直線組成的圖形作銘文邊飾,在西晉青瓷谷倉上的銘文外已使用,明宣德開始用青花方框作銘文邊飾??蛴袉尉€和雙線兩種,從形狀看分方和長方兩類,長方框又有橫、豎之別。在不同朝代,配合不同書體,有幾種形式。
(三) 圖形
以圖案作銘文邊飾,宋帶既有。這種圖案銘文邊飾有模印、刻劃和釉彩三種。明初永樂、宣德所制甜白瓷上流行在年號款外用圖形,在“永樂年制”和“宣德年制”四字篆文暗款外,有各種刻劃的暗花。永樂有云紋、花邊、八瓣花圖案、龍鳳、輪形等,宣德的圖案則有蓮瓣等一二種。釉彩的圖案邊飾較少,明清彩瓷中有一種喇嘛文(藏文)寫于花紋中,稱之為花捧真言。清雍正年號款外有的以桃形為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