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器中,以人物故事為裝飾題材的最具特點。它的數(shù)量雖少,但繪畫技法高超,特別是畫面小中見大,且多表現(xiàn)元代雜劇的故事場景,開創(chuàng)了全新的視覺領域。
元青花人物故事瓷器,相似的特點有:
第一,載體都是體型較大的器物,諸如蓋罐、梅瓶、玉壺春瓶等。蓋罐高度多在25-30厘米之間(有的蓋已失,現(xiàn)在統(tǒng)計的只是罐體的高度);梅瓶高度為40厘米左右,最高的一件44.1厘米(只有一件帶蓋);玉壺春瓶高30厘米左右。三種瓷器的畫面相互比較,蓋罐、梅瓶腹徑較粗,作畫面積大,多用來表現(xiàn)場面宏闊的題體。以“單騎救主”、“三顧茅廬”、“昭君出塞”是為例證。而玉壺瓶頸肩,纖細,碩腹下垂,一般選擇人物少、場畫小的畫面。
第二,人物故事畫面多置于器物中段的主體部位,視覺突出,給人以強烈的沖擊力。玉壺春瓶繪畫面積較小,需要表現(xiàn)大的場面時,往往以全器作畫。如“蒙恬將軍”玉壺春瓶,武士所擎的大旗直達瓶口,獨具一種磅礴大氣之勢。
第三,凡繪有人物故事的青花瓷器質(zhì)地細膩,釉色白而勻稱,著色所用的氧化鈷料,不論國產(chǎn)的青料,還是進口的蘇泥勃青料,都很純正。
第四,畫工的繪畫技藝高超。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瓷窯甚少,恐怕這也是人物故事青花瓷器較少的原因,若有,多數(shù)出于當時瓷藝水平最高的景德鎮(zhèn)瓷窯。
元代青花人物瓷器的出現(xiàn),是在宋元文學的通俗普及,特別是在雜劇的廣泛傳播的前提之下產(chǎn)生的。當時瓷器只是其中的載體之一。
仔細揣摹元青花瓷器上的人物故事畫面,特別是題材相同者,當存在某種內(nèi)在的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