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泡的產生主要是碳素及氧化和分解產物的影響,例如,低溫階段沉積的碳素在釉熔融前沒有燒盡,釉面?;?,碳素繼續(xù)燃燒,產生的氣體難以透過釉層排出,因而在釉層內鼓泡。具體分析起來,有如下幾項:
(1)坯俸入窯水分過高;
(2)制品氧化不足或還愿過早;
(3)釉的始熔點低,或升溫過急,致使釉面過早玻化;
(4)釉料中碳酸鹽,硫酸鹽含量高;
(5)強還原階段,氣氛過濃,致使游離碳素沉積在已玻化的釉面,部分產生煙羹,部分則可能產生釉泡;
(6)坯料中含有較多的可熔性鉀、鈉鹽類,干燥時,蒸發(fā)的水分將這些鹽類帶到釉層表面或邊緣棱角處,使這些部位的釉料溶點降低,過早?;?,妨礙分解氣體的排出。
主要解決辦法是:
(1)嚴格控制坯俸入窯水分,特別是在潮濕季節(jié);
(2)適當堿少坯料中可溶性鉀、鈉鹽的含量;
(3)調整釉料組成,適當提高釉料的始熔溫度;
(4)嚴格控制氧化爐溫,減少上下溫差
(5)提高氣氛幕效能,使氣氛轉換良好;
(6)還原階段升溫要平穩(wěn),避免猛升猛降,氣氛的濃度要適宜;
(7)窯車中部缽柱不能碼得過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