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祿壽三星高照,人們常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祝愿長輩幸福長壽。道教創(chuàng)造了福、祿、壽三星形象,迎合了人們的這一心愿,“三星高照”就成了一句吉利語。
福神與許多神靈一樣,也經歷了由自然神靈到人物神靈的演化歷程。最初的福神為星辰,稱“福星”。福星即木星,也叫歲星,可以說人們是把木星當作了賜福的福神。祿神原是星神,稱“文昌”、“文曲星”、“祿星”。古代封建社會以科舉取士。士人一旦通過科舉考試,便可以做官發(fā)財。祿,即官吏的俸祿。高官厚祿是士人一心向往的,于是便產生了祿神崇拜。由于古代的科舉考試主要是做文章,祿神崇拜便也包含對文運的祈求,所以祿神又不僅僅是士人的主宰神,也是一般崇拜文化、崇拜文才的百姓所喜愛的吉祥神,或可稱文神。壽星也是一個星宿。又叫老人星,南極老人。十二星次之一。是天空中亮度僅次于天狼星的恒星,也是南極最亮的星。當14000年織女星成為北極星的時候,壽星也將成為南極星。壽星在夜空中能持續(xù)不斷地發(fā)光,應了人壽長久的意愿,因此備受人們的歡迎。李隱曰:“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也。”壽星為白須老翁,持杖,額部隆起。常襯以鹿、鶴、仙桃等,象征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