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陶瓷甲景德,景德鎮(zhèn)在陶瓷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景德鎮(zhèn)在歷史上是當之無愧的瓷都,現(xiàn)在和未來也依然以世界瓷都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佛教與陶瓷文化直接或間接地相互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教義、文化和造型、裝飾的融合,佛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借助陶瓷滲透到人們的精神生活,中國陶瓷因佛教文化而豐富多彩,促進了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
佛教傳入中國,促進了中國思辨哲學的發(fā)展和中國石窟藝術的繁榮。南方更注重佛理的推敲,促進了中國思辨哲學的發(fā)展。北方更注意佛的形跡宣傳,開鑿大量的石窟。從現(xiàn)存石窟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印度犍陀羅王朝佛教藝術對中國的影響。東西方藝術的交流和融合表現(xiàn)于壁畫內(nèi)容中,是北朝石窟壁畫題材大量從印度傳入的佛本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傳統(tǒng)神話逐漸繪入壁畫,與佛主和菩薩并列的是伏羲、女媧、東王公、西王母、白虎、青龍、朱雀、玄武等。早期印度的佛、菩薩、伎樂人多為圓臉、高鼻深目,半裸體,佛身上所飾字形花紋也是從印度傳來的。隨著佛教中國化,在石窟壁畫的風格和技法中,中國傳統(tǒng)因素也逐漸增強,體態(tài)也由圓臉變?yōu)槲簳x時江南人的瘦削、清秀,又向半圓的隋唐式轉(zhuǎn)化。
中國陶瓷雕塑,揉合了泥塑、石刻等姐妹藝術,特別是吸收佛教藝術及石窟造型的精髓,故造型優(yōu)美、技藝熟練。甚至連衣冠服飾,社會生活也生動地反映了佛教文化的特點,如1955年在北京西城區(qū)出土的瓷雕《影青觀音》,高66厘米,觀音頭戴寶冠、身披袈裟和瓔珞飄帶、體態(tài)勻稱端莊、臉容腴潤、神情溫雅慈祥,確有一種大慈大悲、降福救難的獨特氣質(zhì),再用刀具精工細雕,瓔珞飄帶則是貼上去的,施明澈瑩潤的影青釉再經(jīng)高溫一次燒成,具有清新雅致的藝術效果。七級塔式蓋面繪蓮葉脈絡紋,中國陶瓷不再簡單地就塑像而模仿,而是把這些佛教人物溶入各種陶瓷器皿中,既再現(xiàn)了佛教的宗旨,又豐富了陶瓷的使用功能。傳說佛祖釋迦牟尼生在七寶七莖蓮花上,蓮花在佛教及佛教藝術占有特殊地位,被奉為“佛門圣花”。我國自古即有愛蓮花的習俗,歷代文人墨客多有稱頌,稱它為“君子”花,李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佳句,周敦頤更是贊其“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美妙品格。基于佛教的盛行,我國人民崇尚的蓮花便自然成為一種理想的裝飾,以刻、印、繪的的浮雕,堆、貼等不同的手法出現(xiàn)在瓷器上,隨著佛教的中國化,蓮花已失去了其宗教含義而成為優(yōu)美的裝飾題材。
八寶是佛教廟宇中供在佛、菩薩“神桌”上的吉祥器,也稱“八吉祥”。西番蓮、海馬、垂云紋,金剛杵為印度兵器,被佛教代為法器,用以“斷煩惱、伏惡魔”,在景德鎮(zhèn)青花瓷器紋飾中,稱為“結帶寶杵”。與佛教有關的圖案都成為陶瓷裝飾極為普通的題材,其使用功能也擴大了,并不局限于佛教借器上使用了。纏枝蓮是借鑒佛教藝術中的忍冬、卷草紋之類波形紋,同時把它和漢代彩繪以及漆器上的云氣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獨特的纏枝紋。清代乾隆把佛教作為籠絡某些少數(shù)民族上層集團的一種手段,在各地廣建廟宇,于是景德鎮(zhèn)粉彩法器得以大量制作,元明以來八寶一直是青花瓷器的主要圖案,但到了乾隆時,卻制作成了精細的粉彩瓷器,佛教的達摩、觀音等瓷雕得到了發(fā)展。
再以法門寺佛教陶瓷為例,法門寺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zhèn),距離歷史文化名城西安僅120公里。法門寺始建于東漢桓靈年間,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法門寺在唐朝以前叫阿育王寺,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將阿育王寺改名為法門寺,一直沿用至今。法門寺因供奉佛指舍利而聞名于世,在唐代時就是皇家道場。1987年,封存于地下1113年的法門寺唐代地宮重現(xiàn)于世,出土了包括四枚舍利在內(nèi)的2499件大唐珍寶,一時轟動了世界。法門寺佛指舍利先后被迎請到泰國、韓國和臺灣、香港地區(qū)供奉,每到一處,盛況空前,萬人空巷,夾道歡迎,頂禮膜拜,感人至深,為東北來的和平與發(fā)展以及海峽兩岸三地的文化交流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2499件大唐珍寶中,就有16件瓷器,其中碗、盤、碟等13件被同出的《物賬》碑記載為“瓷秘色”,這是秘色瓷失傳上千年后的首次亮相?!懊厣笔且环N青綠中泛湖綠的釉色,它是越窯青瓷中極為罕見的一種色調(diào),釉面青碧,晶瑩潤澤,有如湖面一般清澈。法門寺13件秘色瓷的問世,使世人初次見識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典型的秘色瓷。尤其是兩件銀棱金銀平脫秘色瓷碗的出土,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金銀裝飾瓷器,為中國瓷器制造業(yè)五代以來所采用的金銀裝飾找到了源頭。
瓷都 景德鎮(zhèn)和千載佛門圣地法門寺之間,因為陶瓷文化和佛教文化的融合而結下了殊勝因緣,相信在未來的文化戰(zhàn)略合作中,法門寺的佛教文化會借助景德鎮(zhèn)陶瓷制品而廣泛傳播,千年瓷都的陶瓷文化也會因法門寺佛教文化的注入而豐富其文化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