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是藝術家一直以來所堅持的藝術態(tài)度。姜敏作品構圖嚴謹,畫面多取材于生活,筆下走獸形象生動活潑;在追求現代品味的同時又不失傳統(tǒng)的技藝手法和題材,呼之欲出,極富神采。
走獸的創(chuàng)作比較特殊,想畫好動物,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生活習性和脾氣性格,觀察它們的喜、怒、哀、樂包括苦痛等各種不同的感情色彩和神態(tài)。還要了解其在行走、奔跑、跨越、躺、臥等各種動作中的動態(tài),姜敏表示,動物也是有感情的,想要畫好,就要多觀察,多看了解他們的品性及想法,這樣描繪出來的動物更加的細膩、生動。
姜敏筆下的貓形態(tài)各異或嬉戲打鬧,或獨自靜臥,或頓或立,或撲或躺,讓貓活現于紙上。俗話說“不管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貓是全世界家庭中極為廣泛的寵物之一,它靈活好動,敏捷聰穎,深受人們的喜愛。貓也是走獸題材中非常多見的一種類型。正如齊白石鐘愛于畫蝦,徐悲鴻鐘愛于畫馬,黃胄鐘愛于畫驢一樣,姜敏對貓情有獨鐘。
畫中描繪了貓群嬉鬧的場景,草地上兩只小貓捕蝶,一只立于石上默默觀望,又靜有動,憨態(tài)可掬,惟妙惟肖,整體布局嚴謹,設色淡雅,尤其實在對貓神態(tài)的捕捉十分的到位,也展現出了較高的繪畫功底。
以動物作為主題的作品要求具備有深厚的繪畫功底,可能畫一只貓很容易,可是要畫千百只貓,還能將每只貓的特點都展現出來就實屬不易。中國的藝術家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觀察和仔細的琢磨,通過日復一日的堅持和練習,才將貓的百態(tài)展現的如此生動,作品中將傳統(tǒng)的藝術擬人化,注入了全新的氣息,用一種全新的面貌展現著作品的魅力。
姜敏運用自己純熟的工筆技法與西方的技藝相結合,刻畫出富有微妙變化的動物皮毛。眼睛更是其創(chuàng)作對象的重中之重,對于眼睛中流露出的那種“神”,他下足了功夫。姜敏說:“這樣,才可以真實表達動物各種不同的神韻”。他創(chuàng)作的走獸作品都栩栩如生、生動傳神,深受各國藏家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