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隨畫活 水為瓷流
.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有幸與王乃水先生在景德鎮(zhèn)藝術瓷廠美研所共事。在工作室卻只能偶見先生,他愛穿布鞋頭頂壓舌帽,大多數(shù)時候身穿洗得灰白的藍色中山裝,雙目炯炯有神。先生個頭不高,聲音洪亮笑聲爽朗。雖然那段時間他為了女兒常年赴上海求醫(yī),可謂心力交瘁,而與同事相處時仍是一副樂而忘憂的模樣,足見先生內(nèi)心的無比堅強。創(chuàng)作中的先生是充滿激情的,工作室里觸手可及的報紙、抹布、海綿及手掌手指等都會成為他抒情達意的神筆。筆下的山水云煙、田埂柳堤、茅舍丘壑均自然天成。深厚的國畫功底及踏遍名山大川寫生采風的感悟,讓他在粉彩作品創(chuàng)作中信筆游墨,野趣盎然,游刃有余!先生一生創(chuàng)作出了一大批膾炙人口流芳百世的粉彩珍品!
陸儼少先生曰:“自古大家,無有不創(chuàng)新者,創(chuàng)新愈多,家數(shù)愈大?!笨v觀景德鎮(zhèn)陶瓷山水繪畫史,“王派山水”占有重要的位置,“王派山水”的嬗變者王乃水先生不僅傳承了其父王云泉先生所創(chuàng)立的山水畫風,而且創(chuàng)變出符合當代審美觀的獨特的語言,在先生的山水世界中,山不僅雄偉而且蘊秀,茂密的樹木充滿著生機,各種樹木色彩爛漫,交相輝映;在對各時期山水畫中水法的筆墨特點進行分析總結后,先生水法側重江南秀水的表現(xiàn),而蒼松翠柳枯藤老樹、牧牛水車等更是讓人叫絕……先生的山水畫技法對于解決如何從傳統(tǒng)和自然中吸取營養(yǎng),創(chuàng)立自身的繪畫語言這一課題有非常大的啟發(fā)意義。
一生難忘的是2008年先生病重期間與好友余剛去探望時的情景,先生躺在家里大門邊搖椅上,面容蠟黃身體瘦削。我們一左一右坐在先生旁,先生緊握著我們的手,顫動而堅定的話語至今深深地銘記在腦海。他說:“你們和昌虎要做一輩子的好兄弟,我會好起來的,待我好之后會把畢生最好的畫拿給你們看,講給你們聽,你們要切記,繪畫是要用一生追求的事情,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用心過后畫會告訴你方向……”先生的教誨令我唏噓不已,受益終身,先生的話道出了他的從藝之道……
吳山明先生的硯邊雜記寫道:有兩類畫家在繪畫史上留下痕跡,一是有大作品也有風格的,二是繪畫風格突出和繪畫語言有創(chuàng)造的。讀到此雜記時我想到了先生,他就是做到這兩類的藝術踐行者呀!
值先生畫輯付梓之際,謹作此文以追念先生,表達一位不才晚輩高山仰止的敬畏之心。
.
景德鎮(zhèn)傳統(tǒng)粉彩瓷研究院院長
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 江振聲
.
丁酉春日于珠山古心堂夜燈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