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是景德鎮(zhèn)四大名瓷之一,始于康熙,成熟于雍正,盛行于乾隆,經歷了二百多次的四季更換,目睹了多少朝代的大起大落,走過了多少風雨摧殘,卻總是以溫柔的姿態(tài)面對著世間的起起伏伏,帶著它厚重的歷史閱歷來到我們面前。
粉彩瓷,又叫軟彩瓷,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礎上,受琺瑯彩瓷制作工藝的影響,以粉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一種釉上(在瓷胎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一種釉上彩新品種。隨著時光的延續(xù),粉彩瓷以其華麗不驕,艷而不媚的柔美平和深受收藏者的喜愛。
在當今這個信息如波濤海浪般紛涌而至的時代,如果某個行業(yè)墨守成規(guī),止步不前的話,勢必就會被別的行業(yè)所取代。隨著鄧小平的一句高喊“發(fā)展才是硬道理”,讓時代記住了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可貴。而粉彩瓷也在一直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中,早在百年之前就有這么一批人深感陶瓷行業(yè)的腐舊,致力于陶瓷行業(yè)的革新,他們就是創(chuàng)制了以瓷版畫的形式將中國畫與陶瓷相結合的“珠山八友”,其中王大凡的“落地粉彩”和劉雨岑的“水點技法”又一次推進了粉彩瓷的發(fā)展。時至今日,陶瓷界也不乏有很多粉彩瓷的創(chuàng)新者。例如現已過世的“雪景大王”余文襄,將傳統(tǒng)觀念中銀白著稱的雪用粉彩裝飾,現當代藝術家沈盛生的粉彩雪景創(chuàng)作、范麗霞的現代仕女圖都為我們展示了粉彩瓷的魅力。
或許有人會說,在眾名瓷類別中,粉彩瓷太嬌艷,而隨著現在復古風的刮起,人們更偏向于端莊大氣的青花或色澤低沉的顏色釉及儒雅簡潔的青花玲瓏,但是粉彩瓷似乎不在意這些,只是柔和的固守著一份寡淡的情感看世間風輕云淡,在千萬人之中尋找自己那唯一的靈魂歸處。正是她的這份平和、淡雅終為它在歷年來的拍賣會創(chuàng)下一次次的高成交記錄。這不都一次次的證明著粉彩瓷的價值嗎?看著那畫中的人與物經數點粉墨渲染,乍如少女般羞澀,掩面鎖眉,吳儂軟語般向世人訴說著她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