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徐國明老師現場瓷繪
名師繪瓷
風漸涼,葉愈黃,眼看著秋末冬初,傲骨梅香,將為蕭蕭冬日增添幾分喜氣。這個時候,石家莊市博物館陶瓷廳正在上演的“瓷韻•瑰寶——景德鎮(zhèn)實力派藝術家作品特展”大型文化活動,亦有聲有色,為廣大收藏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參觀欣賞的平臺,也為豐富廣大市民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創(chuàng)造了機會。前幾天,此次活動的開幕式上,景德鎮(zhèn)著名陶瓷藝術家鄧幼堂、吳國興、涂良如、毛光輝、徐國明親臨活動現場,與藏友互動交流并現場展示景德鎮(zhèn)傳統(tǒng)制瓷技藝全過程。如今回想起來,老師們聚精會神、一絲不茍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真是讓人欽佩,其瓷繪作品更是意味雋永,寓意深刻,讓人回味無窮。
筆者被老師們精湛的繪瓷技藝深深吸引,尤記得徐國明老師的瓷上梅花,貼切傳神,傲骨風格,被刻畫的淋漓盡致。為即將步入冬季的河北,增添幾分暖暖的祝福。江南多紅梅,想必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家徐國明老師定是看多了江南紅梅,才能做到胸有成“梅”,將梅花狀繪的如此風采。
徐國明老師先用斗筆從瓷板下畫枝干,邊勾邊皴,灰墨蘸深墨分段畫出。為了表現老干邊緣的毛、澀質感,徐國明老師側鋒逆行用筆,一側面畫好,順勢用不同長度的弧線畫出老干的主體形態(tài),并勾出兩面部分老干的輪廓線,行筆斷續(xù)以顯示筆意的靈活,畫細致嫩莖則用濃墨中鋒,肉中寓剛,線條光潔勁健而不澀滯,長線有弧度,有提按,以體現嫩莖的柔韌和“俏”。主枝遠虛近實,著力于墨色的濃淡變化而體現出透視效果。
然后是畫梅花,徐國明老師先勾花,硬毫勾線,幾朵白梅淡赭勾線,著筆有提按粗細的變化,并且徐國明老師圈出的花似圓非圓,意在方圓之間。并且有正、側、背的各個面和仰偃的不同姿態(tài)變化。當然,徐國明老師在畫紅梅時,筆蘸胭脂紅,濃淡相間點垛梅花,沒有勾圈,倒更顯嫻熟技藝,奇巧無比。接下來是點蒂,蘸濃墨正面瓣四五筆,側面三筆。據吳國興老師介紹,這和國畫中的“點”如出一轍。白梅畫好后,徐國明老師用“倒暈”法蘸淡草綠沿花的輪廓暈染,隨染隨將筆肚下按,使筆上清水著于瓷面,干后不留淡色痕跡,韻味十足。待花瓣半干之際,點蕊、勾蕊,可真是“畫龍點睛”之筆,梅花傲骨風韻盡展無遺。
在談到徐國明老師的梅花畫的好,老師很謙虛,對恩師“梅花大王”王鶴亭老師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徐國明老師所畫梅花,不僅傳承了恩師王鶴亭之梅情筆韻,更重要的是融入自己對藝術,對人生的理解,古韻中飽含現代元素,觀之大雅,回味無窮。相信徐國明老師定能為我們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并能在未來的陶瓷之路上再創(chuàng)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