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陶瓷在收藏界被看成是比較獨特的一類瓷器,它也是我國古瓷中歷史比較悠久的一類瓷器。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從原理上講,如果釉料中的鐵元素含量小于0.75%,燒出來的就會是白釉。
清乾隆仿定式白釉模印夔龍紋盉 中國名瓷網
今年的秋拍中,單色釉的行情出現上漲的趨勢,拍賣會上也出現了難得一見的白釉陶瓷。上海道明以109.25萬元成交了一件清乾隆仿定式白釉模印夔龍紋盉,香港蘇富比則以184萬港元、112萬港元分別拍出一件明永樂甜白釉暗花菊瓣盌和一只清雍正白釉杯。白釉陶瓷在今年的秋拍中顯露出了強勁的勢頭,不少藏友將目光投向了白釉瓷器。不過,專家認為,搞白釉陶瓷收藏除了要學會如何品鑒白釉外,還要提防那些頂著“白釉陶瓷”名義的半成品。
明永樂甜白釉暗花菊瓣盌
“甜白釉”——白釉瓷器中的巔峰之作
元代最著名的是青花,但除此之外,當時的單色釉釉色也非常出色,特別是藍釉和白釉,釉色明亮均勻,傳承了宋朝青白釉瓷的風格。因為有了元朝的基礎,明朝永樂年間,白釉瓷器的造詣被推向頂峰,并出現了一個非常貼切的名稱“甜白釉”。收藏者判斷這個時代的白釉,除了可以從施釉肥美判斷之外,還可以抓住另一個特點,就是器物上有很多暗線刻松鼠葡萄紋飾,算得上是這個時期的符號。
目前市場上留存的明朝單色釉數量極少,而白釉更是少之又少。對于白釉瓷器的收藏者來說,這一時期的甜白釉應該是他們收藏的“終極目標”。
“清白釉”潛力巨大
目前的收藏界也有不少的收藏者開始從清代瓷器入手,清代初期造瓷百花齊放,色釉、白釉瓷器尤其在雍正時期最佳,其釉勻厚瑩潤,這個時期的白釉瓷器承接了高古瓷古拙素雅的古代藝術內涵,沒有更多花巧的裝飾。同時比較重要的一點是,跟明代白釉比,清代白釉價格相對較低,升值空間比較大。
擦亮眼睛認清“半成品”
在拍賣市場中,明初期白釉暗刻瓷器逐漸被認識,價格開始走高。不過,由于白釉存量少,部分半成品也趁機摻雜其中。到底什么是半成品呢?粉彩陶瓷的成品是在白釉胎上施彩,而未加彩前的白釉胎就叫半成品,半成品和真正的白釉在價值上有著天壤之別。
真正的白釉瓷器釉色光滑圓潤,而半成品的釉面相對粗糙,帶啞光;清代的白釉瓷器多有堆花、刻花、暗刻花,如果收藏者看到的是這個時期純白沒任何紋路的白釉,就有可能是半成品。另一個重要的辨別手法是看器型,元朝白釉瓷器以白釉梅瓶和白釉暗堆纏枝蓮紋碗較常見,明朝甜白釉以宮廷的白釉暗刻花卉棱口盤和白釉僧帽壺為多,而“半成品”與釉上彩器型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