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古瓷器有一定技巧,如胎土 、釉質(zhì)、器型、彩料、畫風等方面都是必須要考察的。但最關(guān)鍵的還是要學會看包漿。
瓷器包漿是隨著時間而自然形成的一種物理現(xiàn)象,由于不同的瓷器有不同的釉質(zhì)、釉層、釉面,使釉面之光現(xiàn)示出不同的特性。因此人們往往根據(jù)其不同的性狀,將實光稱之為寶光、蘇光 蛤蜊光、木納光等等;將虛光稱之為火光、賊光等等。
一件瓷器即使無人去動它,放上五六十年之后,自然也會虛光退去,實光顯現(xiàn)。造假者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使釉面虛光減弱,但他造不出包漿??梢妼W會看包漿是何等的重要。但由于各種瓷器釉面的千差萬別,用肉眼看包漿往往判斷不準。在實踐鑒賞過程中,可以用側(cè)光放大鏡對焦觀察。即用20倍燈光放大鏡觀察釉面時,會發(fā)現(xiàn)聚光部位的某一位置會有一處亮點。將手中的放大鏡調(diào)整到亮點光焦與視線三點成一線,然后慢慢調(diào)整三者之間的距離就會發(fā)現(xiàn),新瓷的釉面猶如一層金屬膜,將光線阻止在釉面之上,形成無變化的耀眼強光,或者形成一層絞絲狀強光;而古瓷就會光線穿透釉面,形成明暗交織、山巒起伏甚至形成葡萄串珠般的柔光。
如果僅僅是為了欣賞古陶瓷的藝術(shù)魅力而并不打算收藏,只要學會了看包漿、斷年代、分窯口、歸類型,就足以盡情享受中國古陶瓷那種千變?nèi)f化、鬼斧神工的絕妙藝術(shù)造化了。但搞收藏甚至作為一種投資手段,僅僅掌握這點知識就不夠了。不說別的,只拿造假來說,中國歷史上古而有之。而現(xiàn)代贗品僅是出自我們同代人之手,相互之間在時代背景、生活習慣、思維方式、文化氛圍等各個方面并無大的差別,他們的假冒之作尚能騙過很多人的眼睛,更何況那些出自對我們來說幾乎毫不了解的時代背景下的古人之手的仿古之作,鑒別的難度就更大了。因此,我們在看包漿、斷年代、分窯口、歸類型的基礎(chǔ)上,還要進一步深入觀察、分析上手之器在各個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細部特征,看其是否完全符合它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個時代的一切特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不走眼、不失手、不上當。
Copyright ? 2012 景德鎮(zhèn)市傳統(tǒng)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郵箱:jdzcyjyx@163.com 贛ICP備1901296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