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的各拍賣會上,民國瓷可謂是出盡了風頭,被媒體定位為陶瓷中的“黑馬”。在今年舉辦的中國景德鎮(zhèn)國際藝術陶瓷拍賣會上,民國“珠山八友”之一王琦繪制的瓷板畫《糊涂即是仙》拍出了350萬元的高價。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民國瓷拍出天價了,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民國瓷已經(jīng)成為陶瓷收藏的主流了呢?
民國瓷開始“發(fā)力”
民國瓷受當時的歷史背景影響,一直給人的印象是這一時期生產(chǎn)的瓷器從工藝上來講大不如前,在上世紀90年代,民國瓷的價格多在萬元左右。但是,近年來,民國瓷的價格逐步攀升,漸漸躍升為拍賣會的主角之一。如2007年北京翰海迎春拍賣會,一對民國粉彩百花不露地開光花鳥紋天球瓶,以22.55萬元成交;2007年3月,中國嘉德“瓷器、佛像、玉器、工藝品”專場中,推出了60多件民國瓷器,其中,汪野亭創(chuàng)作于1930年的一件繪粉彩山水方筆筒,估價僅3.5萬至5.5萬元,成交價竟達25.3萬元;而在今年舉辦的中國景德鎮(zhèn)國際藝術陶瓷拍賣會上,民國瓷器成交率達91%,成交的拍品主要以“珠山八友”的瓷板畫為主,其中成交價格最高的是王琦的《糊涂即是仙》,落槌價高達350萬元。
民國 粉彩“百?!奔y橄欖瓶
“粉彩瓷”收藏價值最高
有專家認為,民國瓷的精品主要集中在早期,其特點鮮明,未來應該還有上漲的空間,民國時期的瓷器較明、清時期更隨意、開放,紋飾題材上具有很濃厚的生活氣息,有一些新的概念。從胎質(zhì)來說,早期民國瓷的胎和晚清瓷器的胎相比較,更堅硬精細一些;從顏色上來說,民國瓷比較鮮艷明快,看上去非常漂亮。
但民國后期的瓷器就完全不行了,幾乎沒有收藏的價值。
現(xiàn)在通常把民國瓷分為四類:一是袁世凱復辟帝制時燒制的所謂民國宮廷瓷;二是民國仿古瓷;三是以“珠山八友”等為代表的繪瓷名家以瓷當紙,創(chuàng)造粉彩瓷板畫;四是民國期間興辦的制瓷公司和眾多個體窯廠生產(chǎn)的大量生活瓷。
在這四類瓷器中,只有前三類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霸谶@三類瓷器中,又以"粉彩瓷器"的收藏價值最高。
民國 王大凡粉彩人物瓷板
民國瓷價格存在虛高
民國瓷相較明清瓷器甚至高古瓷器來說,歷史內(nèi)涵、文化底蘊的深厚程度都難以企及,但現(xiàn)在的收藏市場如火如荼,不少古代陶瓷器,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很難進入流通領域,便促成了拍賣市場供不應求。而民國瓷器是居于古陶瓷收藏之外的“邊緣門類”,在交易上幾乎不存在任何政策限制,打假的呼聲也不強烈,于是逐漸成了拍賣市場上的“寵兒”。一些實力雄厚、投資心切、入行不深的人士,便不斷地競價、哄抬,使得民國瓷這一板塊的落槌價格越來越高。不過近年來,民國瓷價格不斷攀升,制假者受利益的驅使,贗品的數(shù)量也逐漸增多。
綜合近些年拍賣會上民國陶瓷的價格走勢,有專家認為,民國瓷的價格存在虛高的現(xiàn)象,這和陶瓷收藏熱是分不開的。面對這種局面,投資者在收藏民國瓷時更應該謹慎,既要選擇有價值的民國瓷器進行收藏,又要冷靜、理性的評估民國陶瓷的價值與升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