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的某一天,在今天越南南部省份頭頓(Vung Tau)附近的海上,一艘滿載瓷器的荷蘭籍帆船突然起火,隨后帶著滿船的貨物和無數(shù)歐洲人的等待沉入海底。
近300年后的1986年,一個越南漁民在一處暗礁邊灑下漁網(wǎng),當(dāng)漁網(wǎng)慢慢收起,除了活蹦亂跳的熱帶魚,還有白色的瓷器,上面繪著海一樣藍色的花紋……
這位幸運的漁民將瓷器賣給了頭頓城里的商人,精明的商人很快便意識到這是中國的瓷器——青花瓷。
這位商人向漁民許諾,將大量收購這樣的青花瓷。于是,漁民返回標(biāo)記點開始打撈,并再次成功地發(fā)現(xiàn)了一大批瓷器。大量瓷器流入市場,多年以后仍能在古董商店看見它們的身影。
這一批海撈瓷引起了越南政府的注意,并制止了民間打撈,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打撈處有一艘沉船,將其命名為“頭頓沉船”。1990年,越南國立海上營救組織聯(lián)合一家瑞典的打撈公司,開始了長達兩年的打撈。
最后,近六萬件瓷器被打撈出水,據(jù)打撈報告《Porcelain from the Vung Tau wreck》記載,這艘貨船沉沒于17世紀(jì)90年代,相當(dāng)于中國的康熙時期,其中近70%是來自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器,它們應(yīng)該正被運往巴達維亞,在那里重新分裝后,運到荷蘭的港口銷售。
其中一部分瓷器被拿到國際市場拍賣,有一些幾經(jīng)輾轉(zhuǎn)后與同時代的外銷青花瓷一起被南宋官窯博物館收藏。2008年,這些瓷器共105件曾在官博短暫露面,隨后開始在各地巡展,做客9座城市的10家博物館,每一次都引得一場觀賞熱潮。
歐洲貴族對中國瓷器的追捧到了不顧一切的地步,正如一首法國詩歌吟誦:來啊,觀賞這件瓷器,吸引我的是它的絢麗。它來自一個新的天地,從未見過如此優(yōu)美的藝術(shù)。多么誘人,精致超俗,來自中華,它的故土。
德意志薩克森選帝候奧古斯都二世曾寫信給首相說:“我陷入了對荷蘭橘子樹和中國瓷器的狂熱追求中,正毫無節(jié)制、不諳世事地進行購買和收藏。”遺存至今的一份收藏清單向我們表明,奧古斯都二世收藏的頂峰時期,擁有的東方瓷器多達24100件,中國瓷器達到了17000件,他還專門修建了中國宮和日本宮用來擺放這些瓷器。
奧古斯都二世出任波蘭國王后,就特地從華沙馬蘇倫地區(qū)購買了數(shù)百件中國五彩瓷器,用來裝飾富麗堂呈的茨溫格爾宮。為了買到普魯士國王威廉漢姆一世手上的127件青花瓷,奧古斯都二世不惜以600名全副武裝的近衛(wèi)騎兵作為交換。
這支用來換瓷器的騎兵,后來被編入普魯士陸軍,獲得了“瓷器兵團”的綽號。而這些青花瓷因此被稱作“龍騎兵瓶組”,它們器型碩大,布滿青花紋飾,至今還擺放在茨溫格爾宮,昭示著奢華的氣派。
除了路易十四和奧古斯都二世,將重金購買的瓷器擺出來觀賞—還能炫富—是當(dāng)時貴族們樂此不疲的事情,大大小小的瓷廳在歐洲的各個宮殿里出現(xiàn)。普魯士皇宮夏羅騰城堡擁有“中國瓷器廳”,英國女王瑪麗二世在宮內(nèi)專門設(shè)置許多玻璃櫥以陳列各式瓷器。上行下效,以瓷器裝飾的風(fēng)氣在全社會流行起來,瓷器漸成客廳和內(nèi)室必不可少的陳設(shè)。
Copyright ? 2012 景德鎮(zhèn)市傳統(tǒng)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郵箱:jdzcyjyx@163.com 贛ICP備1901296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