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經順治皇帝時期的修養(yǎng),無論是在經濟還是政治上都趨于安定,呈現(xiàn)出大發(fā)展和大繁榮的景象。此時的陶瓷藝術也出現(xiàn)了較大的發(fā)展,已遠遠超過明代的技藝水平,在制作方面也精細、規(guī)整了許多。下面是中國名瓷網整理的幾點關于清康熙時期瓷器的特征。
從器型上來說,清康熙時期的瓷器器型與其他朝代的瓷器相比較為敦重古拙,琢器頸部細長,圓器則較為敦厚為主。此時的胎質較為細膩,且在修胎上下工夫較多,較為規(guī)整,厚重感強烈。釉面光滑細密,由早期的青白轉變?yōu)榉郯?,康熙后期的釉色則又變?yōu)橛擦燎嘤浴?/span>
清康熙時期的五彩在明代的紅、黃、綠、紫、釉下青花五種的基礎上增加了金彩。更顯得富麗堂皇。此時三彩器較為流行,包括墨地三彩、黃地三彩、紫地三彩等,還有釉下三彩,即青花、釉里紅、豆青三種色彩的組成,后期更是出現(xiàn)了郎窯紅。
在紋飾方面,其彩繪人物多用的是畫筆勾出面目,臉頰以淡赫渲染,妖嬈動人。植物則多為老樹般蒼勁,或如花朵婀娜多姿。且這一時期的紋飾圖案充滿了時代感,題材也甚為廣泛,包括歷史典故、草蟲、八寶、博古、樓臺殿閣、漁家樂等。
康熙時期瓷器特點最重要的便是瓷器款識,多用手寫的方法標識在瓷器的底部。一般為“大清康熙年制”,采用的格式多為六字三行或者是六字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