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竹、菊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被人們稱為“四君子”,千百年來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一直為世人所鐘意。逐漸成為一種人格品行的文化象征,同時也在繪畫當中得到充分的利用,成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經(jīng)典題材,藝術都是相通的,在陶瓷繪畫中,梅、蘭、竹、菊也是常見的題材,成為陶瓷藝術家們托物言志、寓興自我、展示高潔品格的典范。
沈盛生 《月上中天梅自香》
梅花因其傲骨、凌寒不餒的品格,被譽為“四君子”之首。寒風梅花,清香襲人,風姿卓絕,以香而不絕,冷而不淡,貞資勁質的內在美為人們所稱道?!耙咽菓已掳僬杀?,猶有花枝俏”,可看出其不畏嚴寒,無畏堅毅的品格。畫梅的原則是“貴稀不貴繁,貴瘦不貴肥,貴老不貴嫩,貴含不貴開”,而在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家沈盛生的《月上中天梅自香》中,卻一改前人畫梅少、瘦的畫風,在畫面上描繪出的梅花枝勁茂密,映射出另一番滋味。統(tǒng)觀整幅作品,以彩色繪雪景,樹干穿插有致,花朵或盛放或含苞,紅梅、雪景和圓月相映開來,利用月下雪中梅花所散發(fā)出來剛強堅毅的品格,傳遞出生機盎然,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
吳國興 《蘭吐幽香》
在古人眼里,蘭為美人,即品行非常完美的人。從而成為文人畫中最受歡迎的題材,空谷幽蘭,蘭最讓人敬佩之處是其“幽”,獨居幽谷,與世無爭,潔身自好。畫蘭時,下筆要簡潔,明快,過程中要有轉折,這樣才能表現(xiàn)蘭花的優(yōu)雅翻折的姿態(tài)。在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家吳國興的《蘭吐幽香》中,便描繪了這幽幽蘭花。在畫中,描繪了在山石之上草叢中挺立的幾朵蘭花,細弱的枝干之上,朵朵花瓣迎風飄拂,近旁繪了幾叢綠茵雜草,再加上此畫以青花色調配色,更襯托的蘭花淡雅清香。
鄒達懷 《紅紅火火節(jié)節(jié)高》
竹未曾出土現(xiàn)有節(jié),高而低垂的竹使人聯(lián)想到謙謙君子,“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竹以其寧折不彎的性情為人們所喜愛,也因此衍生出了陶瓷繪畫中常見的典故“竹林七賢”?!皳P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創(chuàng)造性的體會出畫竹三段論,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毙蜗蠡膶⒆匀坏剿囆g的過程娓娓道了出來。隨著現(xiàn)代陶瓷藝術的發(fā)展,對竹子的描繪也產生了更多的表現(xiàn)手法。在鄒達懷的《紅紅火火節(jié)節(jié)高》中,突破常理,摒棄以往的配色,以紅代青,枝枝挺拔,節(jié)節(jié)高超,畫面顯得艷而不撫雅不嘩眾。畫中竹干直直而立,剛強不阿,竹葉似針尖般刺出,散發(fā)出屹立不倒的氣節(jié),再有奇石斑駁,簡卻有力,整幅畫面簡潔脫俗,鮮艷奪目。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晉代詩人陶淵明《飲酒》中的詩句,以陶淵明悠然的詩句便可以看出,菊在人們心目中有高士之風,淡泊名利,純樸堅貞。此外,菊為四君子中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最強的品類,此中的迎難而上、不退不縮的品性也是陶瓷藝術家鐘情于此的原因。
梅蘭竹菊“四君子”是中國繪畫藝術上千年的題材,至今仍是現(xiàn)代陶瓷藝術中不可缺少的繪畫元素,這也恰恰說明了梅蘭竹菊在中國文人心中的地位和敬仰,并以此作為表達自己修養(yǎng)、觀念的載體,在繪畫中感悟梅蘭竹菊所帶來的生命的感動,感受精神美的又一次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