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靖萬歷的青花和藍釉瓷器十分珍貴。事實上,在整個明代青花和藍釉瓷隨著歷史的進程有著奇妙的變化,早期濃艷,中期淡雅,晚期又回到濃艷;器形上早期碩大,中期小巧,晚期又回到了碩大。
嘉靖和萬歷瓷器的器型繁多,風格在碩大的基礎上前后又有了新的變化。不僅品種多,產量也高,現在的存世量相對明早期的永樂宣德、明中期的成化弘治要多一些,在拍賣會上較容易見到,收藏的機會也多一些。
黃曉紅 祥瑞
嘉靖開始進入明代的晚期,青花和藍釉瓷這時一改明中期成化、弘治的淡雅,而變得濃艷。官窯和民窯都是如此。明中期的平等青料沒有了,回青料又在明中期登上了舞臺,扮演了青花和藍釉瓷的重要角色。有了回青就又了濃艷,會青料中提煉出最好的被官窯所壟斷,其次的則廣泛用于民窯。
現在認為回青料與元青花、永宣青花用的蘇麻離青均來自于西域。元青花藍中帶黑點,偶有微紫現象,永宣青花藍中常常微紫,嘉靖萬歷青花瓷器幾乎個個藍中帶紫。這種現象也給了現代鑒定一個很好的依據。
由于嘉靖皇帝對道教十分癡迷,然后再皇帝的影響下,這時期的瓷器都帶有濃重的道教色彩。在紋飾上多了八仙、八卦、云鶴、麒麟、靈芝、萬年松、仙桃等,也多了香爐、仙槎等器型,四方、六方、八方的瓶子也多了,這一切都與道教有關。
明代的藍釉瓷器相對于青花瓷器來說要少得多,也珍貴得多。青花的發(fā)色劑為鈷料,鈷料是不可多得的,優(yōu)質鈷料更是十分稀少的。一個藍釉瓷上使用的鈷料比一個青花瓷上消耗的鈷料要多得多,這就是藍釉瓷器比青花瓷器少且珍貴的重要原因。
嘉靖萬歷時期的瓷器生產,選料嚴格、淘練精細、胎體厚實、胎質較白。紋飾寫意的多,晚期畫龍略顯草率,但龍爪有力,八寶圖案較多,順序為輪、螺、傘、蓋、花、魚、罐、腸,還有以文字作為裝飾的瓷器,如百壽、萬福等,紋飾多為云龍、云鳳、麒麟、八仙等。官窯瓷器工整細致,民窯則粗放、生動。這時期還有個較為奇特的現象,器物底釉亮青色的清亮程度往往超過主體的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