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俊懷 《紅葉祥和》
輾轉于流光溢彩的陶瓷展廳,一件畫工精湛、色澤鮮艷、釉面光潔的瓷瓶吸引了筆者的目光。仔細詢問,這是景德鎮(zhèn)現當代陶瓷藝術家鄒俊懷的《紅葉祥和》粉彩瓷瓶。潔白光潤的瓶身鋪滿枝的紅葉,偶爾幾片葉子泛出橙色,自瓶肩至尾部由密到疏漸次變化,山雀靜立,陶醉于這方紅葉爛漫的景致,真是言簡意賅,耐人尋味。由著片片紅葉,筆者想到一個詞,“中國紅”。
紅色是全人類最喜愛的色彩之一,因為紅色象征著太陽、火焰、熱血、生命、光彩、亮麗、鮮花、豐收、吉祥、如意等一切美好的事物。陶瓷藝術是天生的紅色藝術,火焰使它一出世便長了一張紅色的面孔。但是中國歷史上的紅色瓷釉都是銅紅色,這種釉雖然能燒制出美麗的棗紅色、棕紅色等近似的紅色,但卻燒制不出純正的大紅色。因為銅紅釉的質量極不穩(wěn)定,誰也不能掌握它在窯中燒制時的窯變規(guī)律。是國寶,還是廢品,全靠不可捉摸的窯變來決定它的命運。
瓷器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國寶,早在距今6500年前,洞庭湖畔的湯家崗人,就已懂得了用浩白的瓷土來燒制白陶了。商代,中國人就發(fā)明了在陶器內外涂釉的技術,解決了泥質和施釉這兩大難題,燒制瓷器就不困難了,原始瓷器大約就發(fā)生于這段時期。東漢時期,長沙窯就已燒出了白瓷,東晉時期,湘陰窯則燒出了青瓷。到初唐時期,長沙銅官窯不但發(fā)明了釉下彩,還燒出了通體紅釉的瓷壺..特別是從宋代開始,隨著中國陶瓷工藝水平的突飛猛進,紅色在陶瓷藝術中的地位格外突出,鈞窯燒出了玫瑰紅、玫瑰紫等紅釉瓷器,景德鎮(zhèn)的.釉里紅.更是聞名天下。據《飲流齋說瓷》一書記載:到了明清時期,最流行的紅色就有祭紅、云紅、積紅、醉紅、雞紅、朱紅、鮮紅、抹紅、珊瑚紅、寶石紅、胭脂紅、豇豆紅、桃花浪、桃花片、海棠紅、娃娃臉、美人臉、楊妃色等一百多個品種。
陶瓷是中國的偉大發(fā)明,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數千年來,華夏民族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雙手,創(chuàng)造出精湛絕妙、光致茂美的中國瓷器,并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陶瓷是人類最早運用物理與化學方法制造出來的文化產品,是中國人獻給全世界人類的第一份厚禮。在世界陶瓷史上,日本的陶藝只有一萬年歷史,西亞只有9000年,南美和歐洲只有8000年。唯獨中國人發(fā)明的制陶歷史,可追溯到一萬五千年前。瓷器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國寶,早在距今6500年前,洞庭湖畔的湯家崗人,就已懂得了用浩白的瓷土來燒制白陶了。商代,中國人就發(fā)明了在陶器內外涂釉的技術,解決了泥質和施釉這兩大難題,燒制瓷器就不困難了,原始瓷器大約就發(fā)生于這段時期。東漢時期,長沙窯就已燒出了白瓷,東晉時期,湘陰窯則燒出了青瓷。到初唐時期,長沙銅官窯不但發(fā)明了釉下彩,還燒出了通體紅釉的瓷壺..特別是從宋代開始,隨著中國陶瓷工藝水平的突飛猛進,紅色在陶瓷藝術中的地位格外突出,鈞窯燒出了玫瑰紅、玫瑰紫等紅釉瓷器,景德鎮(zhèn)的.釉里紅.更是聞名天下。據《飲流齋說瓷》一書記載:到了明清時期,最流行的紅色就有祭紅、云紅、積紅、醉紅、雞紅、朱紅、鮮紅、抹紅、珊瑚紅、寶石紅、胭脂紅、豇豆紅、桃花浪、桃花片、海棠紅、娃娃臉、美人臉、楊妃色等一百多個品種。
紅色瓷之所以名貴,除了它的光澤顏色俱佳外,更因為它千窯難得一寶、十窯九不成,而成為瓷中珍品,如均紅瓷、祭紅瓷、郎紅瓷等,在封建社會,只有皇家才能享用。就是在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要燒出鈞紅、祭紅、郎紅也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蜚聲中外的鈞紅、祭紅、郎紅瓷,其顏色色相與棗紅色或棕紅色相近,而不是中國人最喜愛的大紅色。多少年來,中外陶瓷專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試圖燒制出人們夢以求的大紅色瓷器,但都沒有成功,原因是陶瓷大紅顏料不耐高溫,當溫度升至800℃以上,大紅色全部褪去,而瓷器的生產燒成溫度一般在1200℃.1380℃,能否燒制出1200℃以上的高溫大紅瓷器,這是擺在各國陶瓷專家面前的一個重大科技難題。為了解決這一國際難題,我國陶瓷專家通過十余年的努力,采用高科技手段,經過上千次實驗,終于篩選出了能耐1200℃至1300℃高溫的陶瓷釉配方,在高溫下燒制出了顏色鮮艷,發(fā)色均勻,光澤度高,色相與國旗、國徽一致的大紅色瓷器,填補了國際陶瓷史上的空白,把國內外陶瓷專家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大紅色,這一中國人民最喜愛的顏色,它高貴、華麗、熱烈、吉祥,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古往今來,人們對它傾注了無限的愛戀,專家們懷著無比神圣、虔誠、歡欣和自豪的心情將研制出的高溫陶瓷大紅色命名為“中國紅”。
中國紅陶瓷的研制成功不僅給陶瓷領域增加了一個極其名貴的品種,更重要的是,它向世人再一次證明,中華民族具有悠久歷史的光輝燦爛的陶瓷文化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不可動搖。中國紅的誕生,引起了中外媒體的極大關注,也引起了中國文人雅士的高度重視?,F在,中國紅成了大師級藝術家室內的雅玩,成了各國收藏家追求的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