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承淵源,正宗新秀傳人
洪爵振的爺爺洪世月生于1928年,年少時孤身一人到景德鎮(zhèn)謀生并拜古彩一代宗師段茂發(fā)為師,成為段茂發(fā)古彩傳人之一。洪世月與段云昭、段云暉一起成長,親如兄弟,都成為著名古彩藝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戴榮華、方復皆是洪世月的師兄弟。
兒時的洪爵振喜歡在爺爺上班的藝術瓷廠旁觀,了解并愛上了陶瓷,認識不少前輩高人,比如王隆夫父女、畫山水的楊德貴、畫龍的楊德才等等,成了小小“陶瓷明白人”。自13歲起,洪爵振一邊讀書,一邊跟隨爺爺洪世月學習古彩技藝,刻苦研習將近10年之后,拜入宗師段茂發(fā)長子長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統(tǒng)技藝杰出傳承人段慶新門下,為其得意弟子,被師傅和眾多長輩大師一致看好并寄于厚望。
目前的景德鎮(zhèn),除了老一輩古彩大師和老藝人之外,從事古彩有一定造詣的不到20人,而像洪爵振這樣出身和師承有著深厚淵源、能夠真正繼承古彩傳統(tǒng)技藝的,則更為寥寥。在古彩藝術價值日益被世人重視,而人才日益稀缺的當下,更加凸顯洪爵振正宗傳人的地位和價值。正因為此,近年來洪爵振作品行情也一路走高,被廣為收藏。
2013年5月,洪爵振應全國促進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工程工作委員會邀請,出席由中宣部、全國婦聯(lián)、共青團中央等有關部門指導的“全國首屆《幸福好家庭》大型公益推選活動”啟動儀式,并在全國政協(xié)禮堂里,為觀眾和諸多領導、貴賓講解古彩歷史淵源、文化價值,并演示創(chuàng)作技藝,推廣古彩藝術。
洪爵振作品《四季花鳥》
22年,璞玉磨成大器
古彩工藝繁復、工筆重彩,創(chuàng)作時間長、難度大,要想成為優(yōu)秀的古彩藝人,需要能靜下心、有耐性和韌勁?!盃敔敽槭涝聦ξ乙蠛車栏瘢?5歲的洪爵振回憶說,線條最少需要學練三年方能過關,才能具有“鐵線銀鉤”的效果,而學線條之前,磨制色料就學了相當長時間,爺爺這樣要求,一方面是為了磨練自己的心性,掌握料性,同時也鍛煉自己的臂力、腕力,為學線條打基礎。年少時的家庭生活清貧艱苦,每有心浮氣躁時候,“爺爺會罰我到浮梁鄉(xiāng)下?lián)觳窈?,撿什么樣的、多少斤都有?guī)定?!焙榫粽裾f,當時也不覺得苦,就是喜歡古彩。
在將近10年時間里,洪爵振通過刻苦學習,繼承了祖父洪世月的古彩藝術風格,功底扎實、全面,并有自己心得。爺爺洪世月曾長期在陶瓷職工大學講課,這讓洪爵振13歲起就成了大學“旁聽生”,能從良好藝術氛圍中汲取營養(yǎng),自小顯現(xiàn)的天賦和才華也得到了眾多長輩的注意,他得到許多老師和前輩大家們的指點。
2004年,洪爵振被古彩宗師段茂發(fā)長孫段慶新收為弟子,成為其“認定傳承人”,開始新一段藝術歷程。沉靜、刻苦的洪爵振在色料研制、配方、繪畫、燒成工藝等方面深入掌握,對古彩這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價值、特性和應該遵循的法則有了更廣闊的理解。作品在深入全面繼承傳統(tǒng)基礎上,具有了自我特色,被視為“古彩棟梁,未來大師”。
洪爵振作品《四大名后》
要將一生獻給古彩
洪爵振既繼承祖父傳統(tǒng)古彩技法,又學習了段慶新老師“新古彩”的寫意表現(xiàn),將兩者有機融合一起,注重裝飾的詩情畫意,傳統(tǒng)中有創(chuàng)新,與眾不同。比如不用化工色料,按照傳統(tǒng)技藝標準選用礦石磨粉制作,研制出符合現(xiàn)代審美效果的新釉料。對于洪爵振的成績,老師段慶新、古彩大師方復等都給予很高評價,稱其顏色、構圖、畫面表現(xiàn)等方面,比其他人都好,認為目前古彩達到這種水準的年輕人,景德鎮(zhèn)只有戴玉梅、洪爵振、王紈等幾人。
洪爵振說,個人能力是有限的,古彩要避免斷代和失傳,并發(fā)揚光大,需要更多人參與和努力。自己會繼續(xù)堅守下去,用一輩子時間和古彩藝術相知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