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上彩是在已燒成瓷的器皿上,用釉上古彩、粉彩、新彩的色料繪制紋飾,再進行700℃到900℃左右的低溫二次烤花?,F代釉上彩陶瓷藝術是現代的藝術家運用現代的審美眼光、現代的審美思想,將可塑性很強的瓷土或者陶土,采用手工成型或一定的模具輔助成型,經1300℃的高溫火焰燒成后形成一種硬性的、永不變質的一種陶瓷,再加以調和了適量的油或者適量的水的釉上彩的色料,于高溫燒成后的陶瓷上繪制帶有現代藝術家審美觀念的紋飾圖畫,經過低溫烤花制成的陶瓷藝術品。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陶瓷藝術品,也不論是釉上還是釉下的陶瓷藝術品,陶瓷藝術都有原作陶瓷藝術品和有產業(yè)陶瓷藝術品。對于產業(yè)陶瓷藝術來說,大多用于日用陶瓷,如碗、杯、碟等等,因為日常生活而有著廣大的市場供應需求,通過模具或機械的手段去大量或批量生產同一造型或同一畫面的陶瓷藝術產品,這類產品大多也價廉物美。而筆者現在討論的主要是談原作現代釉上彩的陶瓷藝術作品。狹隘一點的說,是現代陶瓷藝術品三大類之一的,畫于平面瓷板上的或者已經成瓷的瓷瓶上的原創(chuàng)釉上彩瓷畫作品,是燒成或燒成后再行加工多次燒成的單件作品。
這類作品一般是獨立的欣賞對象,不受環(huán)境條件所影響,既不是宮廷藝術、文人藝術,也不是現代工業(yè)設計。目前,在業(yè)化、機械化產品大量泛濫后,陶瓷藝術失去人情味,大多數消費者購買的瓷畫作品是用作家居裝飾,正如現代人們穿衣服忌諱撞衫一樣,需要的是日常生活歸真的情感,我們希望家居裝飾也能夠張揚自己的性格,追求回歸自然,因此購買的反而是原作,它是一種具有純精神和感情的、個性化很強的手工繪畫陶瓷藝術作品。換一個角度,我們可以說現代釉上彩陶瓷藝術是一種民間陶瓷藝術延續(xù)的發(fā)展,它自由而天趣、純樸而奔放,不拘一格的追求更多地表現手法,是民間的陶瓷藝術之光,是回歸的意識反映,是現代審美的體現。
在這里筆者一直在強調“現代”二字,原因是陶瓷藝術品是一個重時代感、多樣化的藝術品。不論是石器時代的彩陶,還是秦代的兵馬俑,或者漢代的說唱俑;不論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蓮花尊,還是宋代影青,或者元青花,歷史上各個時代的陶瓷作品幾乎都與當時的生活協(xié)調一致。那么現代居室采光充足,色彩明麗,線條簡潔,那些題材陳舊,紋飾瑣碎、釉彩沉悶的作品已無法適應。在重新肯定手工的價值,不拘一格的追求更多的表現手法,追求現代民間陶瓷藝術的質樸情感和語言的現象普遍化、國際化的時刻,現代釉上彩繪畫的陶瓷藝術品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趨勢,改變了原始陶瓷藝術品制作和裝飾過程中不能立即看到最終效果的朦朧狀態(tài),改變了原始陶瓷藝術品只有通過火焰才能最后顯現真面目的朦朧效果,因此,現代釉上彩陶瓷繪畫的藝術作品減少了原始陶瓷藝術品對陶瓷藝術家需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識,既要有科學的頭腦,又要有藝術的細胞;既要能熟練的駕駛材質、制作過程、燒成溫度的選擇的控制,又要有現代的造型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原始陶瓷藝術品只有在基本上掌握這幾個方面的知識情況下,才能更好的發(fā)揮材質、工藝流程、燒成的特殊作用,而現代釉上彩的陶瓷繪畫藝術品卻不需要掌握這么多方面,變得更加簡潔而直接。
除了強調“現代”這一表示時代感的詞匯,筆者還多次講到“原作”。這個詞可以說是在講述科學上的規(guī)范化,代替不了藝術上的多樣化,復制品代替不了原作,機械也永遠代替不了手藝。雖然說現代陶瓷藝術是交叉的綜合性的學科,科學中有技藝,技藝中有科技,科技需要藝術,藝術需要科技,科技為陶瓷藝術的發(fā)展開僻了前景,陶瓷藝術的發(fā)展又體現了科技。但是對現代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造而言,適當的采用科技成果自然是可取的,但是,濫用科技成果卻是可悲的?,F代釉上彩的陶瓷原作藝術品,減少了陶瓷藝術的構思、構想、設計上全面都運用科技實現的必然性,將不可復制變的效果更突出,將特殊的個性語言得到發(fā)揮向簡單化發(fā)展。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信息技術的先進和地球村的構建,使世界再也不是分散的板塊,而是被日益緊密聯系起來。流動開放的環(huán)境,互聯網的快速方便,帶來了東西文化的交流、碰撞。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國人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都受到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魯迅說過一句話:“焦大不愛妹妹”,那些純藝術的作品曲高和寡,用于裝飾的現代陶瓷藝術品如果過于巨大笨重在當前這個形式下市場比例很小,購買者的范圍一定較小,形成不了市場氣候,遺憾的是追求高品位的藝術品只有精通藝術的收藏家會購買和送往博物館。人們更多的會考慮攜帶運送回家、送人的問題望而生畏。而釉上彩陶瓷藝術品由于風格更廣闊的,色彩更明麗,在更出效果的情況下,比一般同體積的陶瓷藝術品輕便,不容易磕碰,便于攜帶運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