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有款字據說始于宋代。宋瓷有“內府”二字者,其書法大致相類于“大觀”錢,偶爾有“政和年造”款字。元瓷惟官窯有“樞府”二字款識,民窯底有字者極少。明瓷款字花樣甚多。明代官窯瓷款多用“某某年造”字樣,也有用“制”字者。清瓷概用“制”字,用“造”字者極罕見。這些應是最基本的款字常識。
清代道光至光緒初年,瓷器款字作偽的手法還不甚高明,因而較易識破。這些瓷器偽款有一基本特點,就是愛挑揀歷史上稀見年號來作偽。三十年代,文物藝術品市場有一種仿越窯瓷,器底偽刻“太平戊寅”(258,三國吳會稽王孫亮年號)款字,以售偽。那時被用來作偽的較為有名的年代款字,有偽托“淳化”(990-994,北宋太宗年號)、“淳熙”(1174-1189,南宋孝宗年號)的仿磁州瓷。此外,一些歷史上短命王朝或者皇帝的年號,更是作偽者追逐的目標。例如明代的“建文”(1399-1402,明惠帝年號,僅四年)、“洪熙”(1425,明仁宗年號,僅一年)、“泰昌”(1620,明光宗年號,僅一年)等,這些偽托款字瓷器不但當時甚囂塵上,而且至今流毒甚廣。上世紀80年代初,倫敦拍賣市場上一件款字“建文”瓷器收藏品,經瓷器鑒定行家鑒別,即為上世紀30年代的偽托之品。
有人認為,款字作偽自清同治光緒以迄民國,簡直是滿坑滿谷防不勝防。尤其是光緒以來,無論清康熙雍正乾隆以致上溯整個明代的瓷器款字無不有偽冒者。一些鑒定者想藉瓷器繪畫來辨其真?zhèn)?,但是這些仿制品之繪畫,有的精致到足以亂真的程度;另一些人則欲從瓷質方面進行辨?zhèn)危鴤纹分写少|之精者也能達到魚目混珠的程度。所以有專家認為,對這些仿制品,能夠加以辨?zhèn)蔚氖侄问钟邢?,僅能從瓷器胎釉上作一些考察。但是若非極細心的鑒定高手,也未必能夠鑒別出來。因為精于制偽者,所制必有一二特點與原物相同之處,鑒定者稍不留意,就會為這偽造的一二特征所迷惑,誤以為真品。殊不知此偽器另有一些明顯的作偽處,竟至視而不見??梢姶善骺钭直?zhèn)未_乎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