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色釉也稱“一色釉”“純色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詩句就可以用來形容單色釉的獨特魅力,它欣賞價值就在于其釉質純凈典雅,讓人更為領悟中國藝術含蓄和高雅的一面。
單色釉瓷器不浮、不囂、不靡、不媚,與彩釉瓷器相比,渾然天成、素雅淡凈,是公認的陶瓷制品中的 “大家閨秀”。
豆青雕刻雙耳折肩瓶
雅致單色釉種類繁多
單色釉的種類很多,包括青釉、黑釉、綠釉、白釉、紅釉、黃釉、藍釉等,其他色釉都是在以上色釉的基礎上演變過來的。在唐代以前,中國瓷器以單色 釉為主,但當時瓷器的造型、色彩較為拙樸實用,多和現(xiàn)代人的審美觀有距離,具有較高收藏價值的單色釉瓷器出現(xiàn)在宋元和明清時期。
宋代龍泉窯青瓷以“千峰翠色”獨領風騷,五大名窯(鈞、汝、哥、官、定)俱為單色釉,成為單色釉瓷器的發(fā)展高峰。其中汝、官、哥窯瓷器以青色釉為主,器型多仿古代青銅器造型,如尊、爐、鼎、洗、缽等。定窯瓷器以白色釉為主,且多是白色釉刻花紋。
進入明清兩代之后,青花、彩瓷和單色釉三分天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燒制技術登峰造極,因此單色釉瓷也有大量創(chuàng)新。康熙年間,江西景 德鎮(zhèn)就燒制出郎窯紅、豇豆紅、天藍釉、豆青釉、蘋果綠等單色釉瓷器。其中的郎窯紅為當時的督陶官郎廷極所督燒的“郎窯”燒制,并是在模仿明宣德“祭紅”的 基礎上所創(chuàng),被視為單色釉瓷器中的頂級品。雍正年間,江西景德鎮(zhèn)單色釉瓷器燒制形成一個高峰,品種有天藍釉、豆青釉、胭脂紅、寶石紅、天青釉等。
單色釉瓷器漸成藏界熱點
在國際收藏市場中,單色釉符合西方現(xiàn)代美學中的極簡主義、色塊理論等對造型和色彩的純粹追求,備受海外藏家喜愛。據(jù)了解,單色釉瓷器的收藏在晚清民國就已經成為潮流,來自歐美、日本等地的藏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就已完成從青花、彩瓷到單色釉的完整的審美體系過渡。從單色釉的拍賣市場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早期單色釉拍賣較集中在我國香港地區(qū),且成規(guī)模的拍賣較少。
清雍正粉青釉浮雕纏枝蓮如意耳扁壺
2015年,香港邦瀚斯、保利香港、北京翰海等多家拍賣行推出單色釉專題拍賣,香港蘇富比的一件“清雍正粉青釉浮雕纏枝蓮如意耳扁壺”以2048萬港元成交,北京保利春拍中,一件“清雍正仿官釉貫耳弦紋大方壺”以1150萬元成交。
面對單色釉價格持續(xù)上漲的情況,專家建議,收藏者可多關注晚清單色釉瓷 器,如雍正單色釉瓷既繼承了宋代瓷器的大氣,又發(fā)揮了清代的燒制技術特點,創(chuàng)新了多種新釉色,如檸檬黃、淡綠等,看上去簡潔大方、清新雅致。而入門級藏家 可以考慮一些略有破損的單色釉瓷,價格通常較低,若能長期投資,性價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