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泡,顧名思義是釉中的水分子變來的。
在燒制瓷器時,高溫會使釉層中的結(jié)晶水或液態(tài)水都變成氣體,當(dāng)釉層厚時,氣態(tài)水分子被釉膜包住,釋放不出來故而形成釉下的氣泡。當(dāng)釉層薄時,氣泡沖破了釉層膜,則在釉表面形成不少坑凹——叫麻點,釉中水分子多則氣泡亦多,釉中水分子少則氣泡亦少。如果釉中不含水分,則釉下可能沒有氣泡。
由于各朝各窯口因釉的配方和工藝不同,故各朝代各窯口的器物釉下氣泡情況各異。這一點的不同也正好為鑒定古瓷提供了一種(人工無法仿制的)有利條件。
1 有氣泡的瓷器
青花瓷、釉里紅、青瓷、斗彩、唐三彩等等,凡是釉下彩瓷器,都是有氣泡的。
2 絕對沒有氣泡的瓷器高古陶、粉彩瓷、五彩瓷、法郎彩,凡是釉上彩瓷器,都是沒有氣泡的。
3 凡是電驢燒的瓷器,應(yīng)該沒有氣泡。
如果是應(yīng)該有氣泡的瓷器而沒有氣泡,肯定是現(xiàn)代電驢燒的瓷器。瓷器氣泡,與瓷器窯口有很大關(guān)系,什么樣的窯口瓷器,就是什么樣的氣泡。
Copyright ? 2012 景德鎮(zhèn)市傳統(tǒng)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郵箱:jdzcyjyx@163.com 贛ICP備1901296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