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釉瓷器;黃釉,是以氧化鐵、氧化鎂、氧化錫為著色劑,在氧化氣氛中燒成的釉色,也稱鐵黃,起始于漢代釉陶上。商周原始青瓷、漢代越窯青瓷器上經(jīng)??梢钥匆娨恍┯陨S的制品,準(zhǔn)確的說,這不屬于黃釉,仍然屬于青釉,或者說是青黃色釉。
漢代黃釉大都帶有雜質(zhì),不是一種純正的黃釉,也可能是燒窯火候的原因?qū)е碌?,偶爾出現(xiàn),屬于一種偶然窯變的產(chǎn)物。也正是由于這偶然的窯變?cè)?,漢代黃釉陶,具有歷史工藝價(jià)值。唐三彩、遼三彩上也有深淺不同的黃褐色釉,也屬于窯變之產(chǎn)物。
黃釉還可以分高溫黃釉跟低溫黃釉。瓷器上的低溫黃釉,大多為官窯制品,十分珍貴。而瓷器上的高溫黃釉,多為普通的民窯制品;瓷器上純正的低溫黃釉,作為在燒成的瓷坯上兩次入窯燒成的裝飾釉,出現(xiàn)在明宣德年間。明成化、弘治黃釉達(dá)到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清三代官窯黃釉精美,而乾隆后期黃釉則進(jìn)入衰弱期。
明正德、嘉靖黃釉變深,為“鵝黃”和“麥芽黃”。比“麥芽黃”深者,又稱“蜜蠟黃”。除單色黃釉外,還出現(xiàn)以黃釉為地,在花紋上加施綠釉。這種綠彩圖案花紋大多在器胎上刻為圖案輪廓,再施綠彩,也有青花、礬紅并列一器的制品,如黃地黃花和礬紅地黃彩釉圖繪等制品,款識(shí)也為青花六字二排雙圈楷書款。
清代雍正黃釉除承襲前朝有“雞油黃”的單色釉和黃地綠彩制品外,還出現(xiàn)了黃釉地施加粉彩的圖案。官窯典型器為黃地粉彩十六孩碗和加粉彩云鶴云彩盤、碗。清雍正還出現(xiàn)了“粉黃”,黃釉中含粉較重,色淺而失透。有的粉黃在淺黃色中微泛青色,猶如“雞蛋黃”,故又稱“蛋黃”。
如何鑒定黃釉瓷器呢?仿清三代黃釉胎質(zhì)過細(xì)如白粉狀,釉色比較嫩。仿明弘治黃釉胎骨偏重,黃釉器以青花為工業(yè)氧化鈷原料。滲入胎骨,仿民窯器,粗劣,仿官窯器,精細(xì),但缺乏一種硬質(zhì)之光澤。
Copyright ? 2012 景德鎮(zhèn)市傳統(tǒng)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郵箱:jdzcyjyx@163.com 贛ICP備19012964號(hà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