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罚?/span>“香爐,燒香之器,也作陳設之用。”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香爐的形制、釉色及功用,隨著當時經(jīng)濟、文化、審美情趣的變化而演繹發(fā)展。
香爐,是我國古代燒香拜佛祭天拜地的用器,它與中華民俗宗教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古代香爐主要有以下用途:一為漢晉時期薰衣之用,當時上流社會流行用香料熏衣、驅(qū)蚊、去異味,當時用的器具大都是陶質(zhì)的香薰,多為以蓬萊仙境為外形的“博山爐”;二為書房之用,古人讀書必焚香,既凈化了環(huán)境,又起到提神的作用,同時也為書房平添了幾分仙意。三為供祀神佛之用,以敬表對佛道主的敬仰崇拜和祈愿保佑之心。
隨著佛教文化的盛行,燒香拜佛、祭天,祈禱神靈保佑成為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特別是教徒們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行為之一了,香煙繚繞,崇拜者如處身于神仙之境,香爐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宗教器具和文化藝術品了。
瓷香爐作為一個全新的藝術品被社會廣泛接受,不僅進入了帝王宮殿的內(nèi)廷,文人的書房案頭,百姓的佛堂宗祠,而且一些精致的小型爐,被文人當作高雅的玩物,置爐、賞爐成為一種時尚,成為一種文化,成為當時稱為“烹茶、焚香、掛畫、插花”文人四藝中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隨著歷史的進程,香爐的功用也日益擴大,它賦予人們更多的靈性,讓人們追隨它穿越時光隧道,并領略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