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線,看陶瓷沿革;
盡全時空,品瓷藝魅力。
.
——中瓷藝術館“瓷史講壇”
.
.
元代景德鎮(zhèn)窯的彩繪藝術成就
.
.
青花和釉里紅是元代景德鎮(zhèn)窯彩繪技藝的兩株奇葩。在內容上集異域風情、戲劇話本、歷史典故、吉祥寓意、民間喜聞樂見于一身,在時代風格上既有對前朝的繼承又有西域和游牧民族的融合,并形成了沉穩(wěn)遒勁的特點;在表現形式上與傳統(tǒng)中國畫相結合,講究用筆剛柔勁健、毛澀圓厚、快慢輕重、提按頓挫的變化,追求濃淡枯潤的墨趣韻味,極大豐富了中國瓷器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元青花鳳首流扁執(zhí)壺首都博物館藏
.
造型別致,采用青花與瓷塑相結合的裝飾技法,壺流作高昂的鳳首,頸羽飄散添加了幾分野逸,青花彩繪筆意活潑自然。繪畫富麗雄渾豪放。
元青花海水龍紋八棱梅瓶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藏
.
腹部主題紋飾采用青地白花和刻劃相結合的裝飾技法,白花中刻劃的龍紋鱗片含釉較多而泛淡青色,龍體則呈現青白色,在線描的海水青地里翻騰;肩部和脛部的開光則采用白地青花的形式,使整器青白映襯得趣,并形成了花團錦簇的藝術風格。
元青花月梅紋高足斗笠盞 1972年河北定興窖藏出土
.
構圖簡約疏朗,幽藍的花紋與青白瑩潤的釉面交相輝映,渾然一體,青料濃淡相宜,寥寥幾筆,頗具宋元文人畫的墨韻筆趣,充分發(fā)揮了藍白色彩潔凈明朗的藝術效果以及展現陶瓷材質的美。
上圖 元青花松竹梅紋梅瓶及主題紋飾展開圖 日本出光美術館藏
下圖 元青花松竹梅紋雙耳瓶(耳殘) 江西省博物館藏
.
元代景德鎮(zhèn)青花彩繪“歲寒三友圖”開創(chuàng)性的將文人畫的筆意墨韻融合到陶瓷裝飾上,把工藝與藝術有機地相結合起來,隨著運筆的輕重,快慢及含色料和水分的多寡而自然暈散,燒成后使瓷畫產生一種類似傳統(tǒng)水墨畫那樣的濃淡干濕的墨彩煙暈的藝術效果。
左圖及局部圖①②③④:出土的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湖北省博物館藏)
右圖及局部圖⑤⑥⑦⑧:傳世的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武漢市博物館藏)
.
人物畫情景交融,造型秀美,線條流暢飄逸,色澤幽藍濃艷;“四愛圖”皆是喜聞樂道的古人雅事,梅蘭菊蓮又象征著君子的美德,體現了元瓷文化的雅俗合流。
元釉里紅開光花鳥紋罐 高安市博物館
.
以勾線為主要裝飾手法,局部花卉葉子兼有點染,邊飾及開光中的四季花鳥主要采用線描,細膩流暢,生動自然,圖案極具民間剪紙藝術效果,代表了元代釉里紅瓷燒造水平。
元釉里紅彩斑貼塑蟠螭龍紋高足轉杯 高安博物館藏
.
釉里紅瓷除了通過繪畫來表現熱鬧的場面,還能利用色料在高溫燒成中呈色的天然變化,刻意營造一種特定的藝術意境。如繪畫潑墨般酣暢淋漓、氣勢恢宏。
元釉里紅白云龍紋蓋罐 蘇州市博物館 1976江蘇吳縣通安華山出土
.
龍體上下之間的空白處以艷紅的呈色襯托,似為飄動的彩云。兩條白龍蜿蜒升騰在片片紅云之中,紅云白龍,以強烈的色調對比,烘托出白龍升騰在云宵中的動態(tài)美,堪稱元代釉里紅器撥白涂繪結合影青刻花技法應用的典范。
元青花釉里紅開光鏤雕花卉獸紐大罐 河北省博物館藏
.
將青花和釉里紅相結合的這種瓷器裝飾手法,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青花清雅通透,且有濃重深淺之變化,可用于勾線渲染,也可細膩工筆;釉里紅深沉濃艷,溫暖亮麗;青花的細致繁密彌補了釉里紅層次變化的不足的缺憾,釉里紅質樸溫暖更加襯托青花的清新雅致。紅花藍葉兩相呼應,爭妍斗麗,絢爛多彩。
大維德爵士舊藏 元 青花云龍紋象耳盤口對瓶
.
該器現藏大英博物館,頸部記有62字銘文:“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xiāng)德教里荊塘社奉圣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付,祈保闔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凈一元帥打供。”而另一只則為61字,內容幾同。是研究至正型成熟元青花的最著名標準紀年標準器。
.
.
.
.
(圖文自網絡)
.
.
中瓷藝術館
Since1996
.
宗旨
崇正以行事,秉德以作人
.
精神
揚中華瓷韻,承傳統(tǒng)文化
.
理念
推介著名陶藝家的藝術珍品
.
承諾
絕無贗品,假一賠十
7日內無理由退換貨
.
建言
專題性收藏
量力而行
貴精不貴多
已故藝術家的絕品
老藝術家的珍品
中青年陶藝家的精品
.
聯系方式
0311-68008895
158 0311 0505/0606/0707
石家莊和平西路66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