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線,看陶瓷沿革;
盡全時空,品瓷藝魅力。
.
——中瓷藝術館“瓷史講壇”
.
.
手把手教你識明瓷
.
.
1.造 型:一般都是豐滿、渾圓、古樸,器型線條柔和、圓潤,給人以質樸、莊重之感;
.
明代正德年間瓷器
.
2.胎 體:琢器都比較厚重,圓器的胎體也較清代的厚重,永樂、宣德器里很規(guī)矩,俗稱“凈里”,其它時期的盤、碗類內壁不大平整,琢器的腹部有多至兩層的銜接痕跡,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太明顯,正德以后,嘉靖、隆慶、萬歷以及明末各朝,胎體接痕特別顯露,尤其民窯。
.
明代宣德年間瓷器
.
明代所有瓷器露胎處,多有火石紅痕的現(xiàn)象,俗稱“黃衣”,其胎質雖然不及康熙時期的細膩、堅硬,但是仍具堅致縝密 。
.
火石紅六十倍放大圖
.
3.釉 面:最大特點就是釉質肥厚、滋潤,青花品種除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少數(shù)器物釉面潔白外,其余皆為青白色,俗稱“亮青釉”,這種白中閃青的釉面,貫穿了整個明瓷的始末。釉面大多均凈,少有“桔皮紋”現(xiàn)象(宣德除外),器口及足邊微有垂流痕跡,又因釉質凝肥,偶見縮釉裂斑。
.
4.紋 飾:多為寫意,既無工筆之呆滯,又無圖案之拘謹,畫面豪放瀟灑,筆意流暢純熟,構圖疏簡高古。所畫龍紋狀多兇猛,晚期有蒼涼之感,在龍、獅子等獸身多帶有火焰紋。嘉靖以后所畫兒童形象頭部很大,額角及后腦突出。
.
.
5.器 足:大件器多為砂底,永樂、宣德大盤,均為質地細膩、光滑溫潤的白砂底,早期和晚期的圓器底足,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狀削跳刀痕,末期更加嚴重。明代瓷器器足形狀有:直圈足、內斂圈足、臥足、臺階式圈足、外傾內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淺圈足、刮削平足、高足、平底實足等等。
.
火石紅痕放射狀削跳刀痕
.
.
仿旋痕和跳刀痕
.
6.款 識:永樂朝以后開始在官窯器物上書寫本朝年號款、干支款、圖記款、吉祥款、私家人名款,款字多以青花書寫,兼有暗刻、凸印、朱書等。
.
除永樂、宣德、弘治、萬歷朝有篆書款以外,其余多為楷書款,且以六字或四字雙行為主。亦有極少數(shù)單行橫款、環(huán)形款、十字款和豎款,民窯多隨意書寫??钭滞庥屑与p欄圈或雙方框,位置一般在器足底面,也有在器里心、口沿、足邊或器身的。所有青花寫的款字,色調都比較深沉、無飄浮感。
.
.
大明嘉靖年制
.
.
.
.
.
(圖文自網(wǎng)絡)
.
.
中瓷藝術館
Since1996
.
宗旨
崇正以行事,秉德以作人
.
精神
揚中華瓷韻,承傳統(tǒng)文化
.
理念
推介著名陶藝家的藝術珍品
.
承諾
絕無贗品,假一賠十
7日內無理由退換貨
.
建言
專題性收藏
量力而行
貴精不貴多
已故藝術家的絕品
老藝術家的珍品
中青年陶藝家的精品
.
聯(lián)系方式
0311-68008895
158 0311 0505/0606/0707
石家莊和平西路66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