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斗彩為代表的成化瓷,以青花為表率的永宣瓷,以戧金為特色的嘉靖五彩是明代瓷器的三甲,然而,除了這三甲,在不問朝政、埋頭于做木匠活、自愿出租權力給宦官魏忠賢、加速了明朝滅亡的天啟皇帝時代,景德鎮(zhèn)的瓷器也開始注入新的活力。
天啟時期官窯的突然停燒,讓這個經(jīng)歷了200余年以官窯為中心的窯場失去了指路人,面臨著資源枯竭和失去了最大的皇家客戶———創(chuàng)造瓷器輝煌的庇護人和贊助人的問題。
而還有一個大的問題就是式樣的來源。200多年來,景德鎮(zhèn)官窯瓷器往往是由皇家提供式樣,民窯瓷器多是跟風,或是對皇家樣式稍作修改而已,從來沒有擔心過現(xiàn)代人所說的工業(yè)設計。到了天啟朝,民窯自身不得不擔負起從設計到制作的全過程了。
景德鎮(zhèn)在沒有官窯的情況下開始尋找自己的紋飾,恰好在萬歷年間,民間開始流行畫冊,而距景德鎮(zhèn)不遠的新安就是刊行畫冊的重要地點。天啟年間比較著名的畫冊包括了各種花草鳥禽等等,這些畫冊的內(nèi)容就是景德鎮(zhèn)瓷器裝飾新的來源。這些適合不同口味的瓷器裝飾情趣,帶來了新瓷器的曙光。
官窯停了,富庶的江南商家和游手好閑的風騷文人挺身而出,取代畫家成為了景德鎮(zhèn)新的庇護人,他們開始大量訂制瓷器。
文人必有文人的喜好和怪癖。沒有詩的畫只能作為裝飾用,畫意好卻無詩情,而天啟瓷則開辟了景德鎮(zhèn)詩畫裝飾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