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色釉簡稱色釉。通體一種顏色者為單色釉,多色相間者為花釉。可將生料釉與著色金屬氧化物或人工合成色劑混合研磨制成色釉漿;熔塊釉則將上述外加劑先制成色熔塊再與其他原料磨制成色釉漿。
顏料品種多,一般用釉中溶解度很小的晶體來制造。命名和分類方法亦多種多樣。按所顯顏色命名的,如赤茶,海碧等;以發(fā)色元素及其顏色命名的,如錳紅,鈷藍(lán),鉻綠等;以自然界中的景物,動植物命名的,如:天青、豆青、梅子青,孔雀綠、鷓鴣斑等。也有按用途、產(chǎn)地等命名的,如祭紅,祭藍(lán),廣鈞,宜鈞等。
著色劑一般有三種:(1)有色離子著色劑,如Cr3+、Mn3+、Mn4+、Fe2+、Fe3+、Co2+、Co3+、Ni2+、Ni3+,以及鐠、釹、鍺等的化合物。(2)膠體粒子呈色的金屬化合物與非金屬化合物,如Cu、Au、Ag、CuCl2、AuCl3、CdS+Cdse、Cr2O3等。(3)晶體著色劑,如經(jīng)高溫合成的尖晶石型、鈣鈦礦型氧化物及柘石榴型、榍石型、鋯英石型硅酸鹽。
在釉中加上某種氧化金屬,焙燒后,就會顯現(xiàn)某種固有色澤,故稱“顏色釉”。
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在一定溫度與氣氛中燒成,會呈現(xiàn)不同色澤的釉,成為顏色釉。
它有三種劃分方法:一是按燒成溫度分類,分高溫顏色釉(1300度左右)、中溫顏色釉(1200度左右)和低溫顏色釉(1000度左右),若以1250度為界,分為高、低兩種。二是按燒成后的火焰性質(zhì)分為氧化焰顏色釉、還原焰顏色釉兩種。三是按燒成后外觀特征分類,可分為單色釉、復(fù)色釉(花釉)、裂紋釉、無光釉、結(jié)晶釉等。
傳統(tǒng)顏色釉有:以鐵為著色劑的青釉;以銅為著色劑的紅釉;以鈷為著色劑的藍(lán)釉。歷史上,許多時代都有顏色釉的杰出代表作,如宋代的青釉和鈞紅,明代的霽紅,清代的郎窯紅、烏金釉、茶葉末等。
顏色釉與普通色釉的不同在于顏色釉的特殊燒制工藝和配方。顏色釉的釉面,必須經(jīng)過125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煅燒,才能顯現(xiàn)出它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紋若流云飛瀑的獨特魅力。顏色釉五彩繽紛種類繁多。青色的如:豆青、影青、粉青、龍泉天青等;紅紫色的如:祭紅、郎窯紅、鈞紅、玫瑰紫、美人醉、釉里紅、火炎紅等。黃色的如:鈦黃、象牙黃、蟮魚黃、粉黃等。綠色的如:翠綠、孔雀綠、金星綠、哥綠等;黑色的如:烏金、鐵銹花、無光黑。其他還有結(jié)晶釉、窯變花釉、茶葉末、鈦花釉、裂紋釉、唐三彩、龍泉釉、蠟光釉、金砂釉、變色釉、"三祥開泰"、霽藍(lán)釉等。另外還有低溫顏色釉如:西洋紅、胭脂紅、孩兒面、粉紅、辣椒紅;鸚哥綠、蘋果綠、淺綠、魚子綠、瓜皮綠、爐均翠苦綠、澆綠;正黃、澆黃、淡黃、魚子古銅、黑地澆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