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之美麗關(guān)鍵在于胎。胎是瓷器的體,瓷器未燒前稱坯,在景德鎮(zhèn)窯業(yè)中有做坯(成型)、印坯(正型)、利坯(修整)和挖坯(挖底足)等名稱,坯燒成后就是胎。胎土由氧化硅、氧化鋁、三氧化二鋁、三氧化二鐵等主要化學(xué)成分組成,此外還含有少量的鈣(主要是氧化鈣)、鈉(主要是氧化鈉)和鎂(氧化鎂)。
瓷胎。凡普通之瓷器均屬瓷胎,擷瓷粉之精液澄清,融成泥漿,以成胚胎。瓷胎碾石為粉,研細(xì)成胚。瓷胎音清而脆。瓷胎之沙底,設(shè)底露胎而不涂釉。沙底貴白貴細(xì),以細(xì)沙底為上。
漿胎。凡極輕而薄之瓷器,均屬漿胎。漿胎質(zhì)輕而松。指明清兩代澄漿成形的一種瓷器,漿胎瓷器胎薄體輕,以康熙、雍正時期的白釉印花及青花碗、印盒等為多。
缸胎。又名瓦胎,專指胎土粗而厚重的一種瓷器,質(zhì)地粗糙,如遼瓷和山西、陜西一帶燒制的黑釉厚胎瓶之類。缸胎質(zhì)重而堅、貴亮貴響,年久之缸胎多有銅音,故鑒別家往往叩其聲而知其歷年之長久。
鐵胎。鐵胎是專指胎土含鐵量較多的瓷器,如宋建窯兔毫盞之類。
鐵胎非真鐵,瓷質(zhì)近黑,猶如鐵色,其胎的厚薄輕重亦不一致。
脫胎。脫胎是專指明永樂白釉薄胎盤碗而言。這種瓷器薄似卵殼,故又名卵幕。宛如釉質(zhì)脫胎去,其薄能映見手指螺紋。此制始于明代樂,亦以永樂所制為最精,宣德所制亦可媲美,清代康雍所制雖也極薄,然只能映見花與字。
石胎。凡凝重粗厚之器,屬石胎而并非真石,只是質(zhì)凝重而堅,略似大理石琢成之器物??滴跤惺ト?。
瓷器釉色
釉是生產(chǎn)瓷器最重要的原料之一,最早的釉出現(xiàn)在商代陶器上,即原始釉。到了兩晉時期,制瓷工人才比較成熟地掌握了燒制青釉瓷器的技巧。青釉的燒成,使陶和瓷出現(xiàn)了根本的區(qū)別。
釉以石英、長石、黏土等為原料,是附著于陶瓷坯體表面的玻璃質(zhì)薄層,有與玻璃相類似的某些物理與化學(xué)性質(zhì)?;瘜W(xué)成分為: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鐵、氧化鉀、氧化鈉、氧化鎂、氧化鈣等。鈣(氧化鈣)是個很重要的因素,不同地區(qū)的瓷窯采用不同的原料,如景德鎮(zhèn)用風(fēng)尾草灰,廣東潮州楓溪用蚌殼灰。釉不僅可以使瓷器增加機械強度、介電強度,而且可以防止液體和氣體的侵蝕,也是對瓷器進行美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繼兩晉青釉之后,唐代的白釉、宋代的紅釉、黑釉都相繼出現(xiàn),到了明清兩代更創(chuàng)制了多種多樣的釉色。
釉按坯體分類,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燒成溫度分,有低溫釉、中溫釉和高溫釉;按釉面特征分類,有白釉、顏色釉、結(jié)晶釉、窯變紋釉和裂紋釉。除上述釉之外,還有無光釉、乳濁釉、食鹽釉等。
現(xiàn)代日用陶瓷生產(chǎn)所用的釉分為石灰釉和長石釉。石灰釉是用釉果和灰釉配制而成,長石釉主要由石英、長石、大理石、高嶺土等組成。在石灰釉和長石釉中加入金屬氧化物,或摻進其他化學(xué)成分,就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釉色。一般釉的厚度只有坯體厚度的1%3%,經(jīng)過窯火焙燒后,就緊緊附著在瓷胎上,使瓷器表面致密、光澤柔和,給人明亮如鏡的感覺。
釉彩是一種彩色陶瓷,是由色料和助溶劑混合后燒制而成。在人們的生活中應(yīng)用廣泛碗、盤、盆中有許多都是釉彩。
瓷器釉彩種類繁多,每個種類中又有許多品種,主要有:
釉上彩,其品種有斗彩、五彩、粉彩、素云彩、琺瑯彩等。
釉下彩,其品種有青釉褐綠彩、青花、釉里紅、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
青釉,主要品種有粉青、梅子青等。
白釉,主要品種有卵白釉、甜白釉、象牙白釉等。
黑釉,主要品種有兔毫釉、油滴等。
紅釉,又分銅紅釉和鐵紅釉兩類。銅紅釉的主要品種有鮮紅、朗窯紅、寶石紅、釉里紅等;鐵紅釉的主要品種有礬紅、珊瑚紅等。
黃釉,主要品種有嬌黃、姜黃、蜜蠟黃、蛋黃等。
低溫釉,主要品種有胭脂紅、孔雀綠等。
結(jié)晶釉,主要品種有鱔魚黃、茶葉末等。
Copyright ? 2012 景德鎮(zhèn)市傳統(tǒng)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郵箱:jdzcyjyx@163.com 贛ICP備1901296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