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當代藝術品市場中,擁有許多優(yōu)秀作品。但是,由于藝術作品本身在市場中的沉淀時間較短,藝術品的市場價值與其藝術價值的背離是無法避免的。因此,謹慎入市、注重藝術品自身藝術價值的深度挖掘,應當成為投資中國當代藝術品的不二法則。
嚴格地說,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的形成只能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在此之前,盡管也時常有當代藝術品的交易行為出現(xiàn),但遠沒有形成規(guī)?;氖袌觥V袊敶囆g品市場更是借助于“外力”而生成的,從其誕生之時就存在三個不成熟:一是投資人結(jié)構不均衡導致投資主體的不成熟;二是市場生成機制與運作規(guī)范的不成熟;三是大量涌入市場的藝術家創(chuàng)作主體性缺失導致藝術品創(chuàng)作的不成熟。成熟藝術品市場中,一件藝術品只有經(jīng)過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市場沉淀才能突顯出其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如此火爆又怎能算做成熟?
更應警惕的是對作品創(chuàng)作的主體——藝術家而言,許多藝術家面對市場財富的誘惑,迷失了自己,藝術創(chuàng)作主題、創(chuàng)作作品成了上經(jīng)濟“項目”,一時間千軍萬馬搞“波普”,如此壯觀的場面透射出的是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者的不成熟。
面對日趨火熱的交易場景和不斷攀升的市場價格,投資人應多一分理性并與市場保持適當距離,這是藝術品市場規(guī)避風險的最佳方式。
投資藝術品不能不看市場價值,但也不可過于看重市場價格,因為藝術品的真正價值在于其藝術價值,市場價值只是其藝術價值的市場反映,而這種反映在某一特定的歷史時期是扭曲和不真實的。另一方面,市場價格往往反映某位藝術家的某件具體作品的價值,而非其藝術家所有作品都具有同等的單位價值。比如說,某位藝術家的某件作品在今年的春拍中拍到每平方尺10萬元,但不能說該藝術家的所有作品就具有了同等的市場價值。
因此,評估一件藝術品的市場價值,不僅要將同時期其他相似風格藝術家的作品進行橫向比較,也應將作品放在該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歷史維度中進行縱向參照,對市場而言,最好的藝術家的作品應有最高的市場價值;而對作品而言,每個藝術家最成熟,創(chuàng)作狀態(tài)最好的作品才應是最有市場價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