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為毛主席燒制專用瓷的工作,是由中央辦公廳直接抓的,只燒了有限的20多窯。瓷器燒好后,中央精心挑選了一批精品給毛澤東使用,余下的由當時的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親自下令,要求全部銷毀。因此,按道理社會上不應該再出現“7501毛瓷”。
“7051毛瓷”是否真的全部被銷毀了呢?
現在市場上還能不能見到真正的“7501毛瓷”?事情追溯到1975年,景德鎮(zhèn)燒出了4200余件質量上乘的“7501毛瓷”,經認真挑選后,最終選定了千余件精品送交中南海,其余的全部就地封存。中南海收到這批瓷器后,汪東興確有指示,曾下令將未送中南海的“7501瓷”制品全部銷毀。但主持這批瓷器研制的原輕工部陶瓷研究所并沒有按中辦的意見辦,他們認為,送到中南海的瓷器在使用過程中,肯定會有損耗,必須留下一批作為將來的補充儲備。另外,這批瓷器不但凝聚了研究所200多人半年多時間的心血,它還是瓷中精品,代表了建國以來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大家實在舍不得將其銷毀。最后,研究所決定將其全部封存,使這批在中南海以外的“7501毛瓷”幸運地保存了下來。
1980年,在毛澤東逝世了數年以后,研究所按照以往的慣例,在當年的春節(jié),從庫房里拿出了一部分封存的“7501毛瓷”作為職工福利,每人分發(fā)了10件左右,近3000件的“7501毛瓷”就這樣流入了社會。因此,武斷地說社會上不會有真“7501毛瓷”的觀點是不對的。在流入社會的僅3000件“7501毛瓷”中,有600余件已被一位新加坡收藏家收入囊中,現在理論上能在世上流傳的“7501毛瓷”最多不過2000件左右,可謂鳳毛麟角。因此,在收藏“7501毛瓷”時必須提高警惕,仔細鑒別,不要被魚目混珠的贗品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