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水作品《黃山奇觀》
粉彩山水作為陶瓷裝飾藝術中的一種主要門類,在我國傳統(tǒng)陶瓷裝飾藝術中占有重要地位。
粉彩山水畫是屬工藝美術的范疇,是陶瓷裝飾的一個分科,粉彩山水畫對美化生活、裝點環(huán)境、提高陶瓷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都將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我國的陶瓷山水創(chuàng)作了無數(shù)生動的藝術珍品,由于粉彩山水畫具有粉潤清秀,俊雅秀美的特點,故而歷來深受國內(nèi)外陶瓷藝術鑒賞家和收藏家們的推崇和關注。同時,粉彩山水畫操作工藝復雜,材料性能難以控制和掌握,因而更被視為陶瓷藝術中的珍品而深受人們的青睞。千余年來,我國的陶瓷山水創(chuàng)作了無數(shù)生動的藝術珍品,是我們今天學習、研究、借鑒的寶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仁者愛山,智者愛水”。從這句話充分體現(xiàn)了人們對山水畫的愛好與執(zhí)著地追求。但山水畫要以粉彩的表現(xiàn)技法就比較難。
粉彩山水技法主要表現(xiàn)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繪畫,另一方面是染色。
粉彩山水繪畫技法主要分為兩步,第一步是構圖,構圖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萬事開頭難,一幅好畫,主要是看它的布局。第二步是皴法,皴法有披麻皴,有荷葉皴,有劈斧皴等多種皴法。要畫好一幅畫主要是選擇其中一種適合自己的皴法,來皴出山石之間的遠近,虛實關系。
其次粉彩山水染色技法更是關鍵,一幅畫好的粉彩山水作品,如果沒有染好色,便是前功盡棄。染色主要也可分為兩步,第一步是染里色,里色要染的平和,染得粉化,染出山水畫的光暗面;第二步是填顏色,填顏色主要是加強山水畫的色感、質感、亮光度;填的時候必須非常認真,該深的深,該淺的淺,該薄的薄,該厚的厚??傊?,要出一幅好的作品,是來之不易,它們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
粉彩山水畫的必備材料主要有珠明料、乳香油、樟腦油、煤油、古紫、雜石、大綠、苦綠、淡苦綠、廣翠、玻璃白、·雪白等等。它們不但多而復雜,性能更是難以掌握。粉彩顏色由于鋁、砷等助熔劑的作用,需經(jīng)過750度左右的爐才能與瓷器釉表面溶合在一起。由于它們的性質各不相同,在實際運用中往往可獲得各種不同的藝術效果。
粉彩山水技法不但是門傳統(tǒng)工藝,更可以表現(xiàn)中國畫的意境。粉彩山水不滿足現(xiàn)實地描繪自然界的景物,單純地追求自然界的景物美,而是通過自然界中的景物把作者的心靈與客觀世界的生機融化于意境結為一體,表現(xiàn)出作者的向往與情感。粉彩山水意境主要是以自然界中的山川、風、雨及人物樓臺、亭閣等為表現(xiàn)對象,揭示自然生活之美,從而引發(fā)人們的情感。
所以說粉彩山水技法是借鑒中國畫的裝飾手法,結合自己的工藝特性,形成其獨特的藝術形式;與其他藝術形式相結合,又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的云和水,在作品中占有顯著的位置。云和水是流動變化的,它們起著畫面平衡和調節(jié)的作用。川西高原山區(qū)多云多水,處理好云水與山巒的關系和樹林與山舍木樓的關系是十分重要的。試觀畫面層巒疊嶂之中,云煙飄渺,涌泉飛瀑,變幻萬狀,給人一種無比生動之美感。這些看似得于“偶然”,但必然是畫家在生活中所熟悉的,其感受越深則表達越真、越妙。水是自然的形象,在山水畫中是最引人注目的。畫家要深入到大自然中細致地觀察、寫生?!吧接卸喔撸卸嚅L”,但畫水必知水源,沒有“山中一夜雨”,就無“樹梢百重泉”。流云、溪水是空中見虛,而山石、樹木,則是虛中見實。山之勢有奇峰突起,有層巒疊嶂,有溝壑荒垣,有懸崖峭壁,千變?nèi)f化,脈絡起伏,須掌握一個“勢”。自然界里的四時季節(jié)、晨昏陰晴,都直接影響山的面貌,如光對山石物象的雕刻,明暗對山石層次的襯托等等。樹木品種豐富,千樹百態(tài)。樹畫法則有仰有俯,有深有遠,疏密參差。畫樹應從枯樹入手,捕捉各種樹木的特點和造型。樹木生長依自然環(huán)境不同而有種種變化。如川西平原與高原之不同,在于樹多木潤,因而樹木層次分明、色彩豐富。我們在進行山水畫寫生和創(chuàng)作的時候,要學會在山石、河流、樹木與其它物象之間,合理穿插,以靜制動,處理好點、線、面各繪畫元素的結合,要構圖上使畫面整體生動和諧,令觀畫者產(chǎn)生自然親切的美感。
粉彩山水技法最高境界就是形神兼?zhèn)?。在繪畫中過于強調寫實,面面俱到是不可取的。刪繁就簡,要密不通風,疏能跑馬,達到以形寫神的藝術境界。這便是粉彩山水技法表現(xiàn)的最高追求。所以說粉彩山水技法中要表現(xiàn)的是“不可無我,但物也不能無情”。在表現(xiàn)客觀對象的同時,要與自己的主觀感受聯(lián)系一起,這樣表現(xiàn)的畫面才具有感染力,否則,空有“形似”而缺乏生命力,就不會美感。
粉彩山水技法是通過作者的思想,使它的對象人格化,成為人化的自然,表現(xiàn)出人內(nèi)心意識的一部分。惟其如此,作者才能夠自由地把自然世界作為描繪對象,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也正因為如此,粉彩山水技法才能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保持自己獨特的風格特征,形成自己獨特的裝飾藝術。加上它的賦有詩一般的氣質、音樂般的魅力,使它成為中華民族貢獻于世界文化藝術的一個絕妙的藝術門類。
粉彩山水畫具有很好的裝飾性。粉彩山水畫,不論是工筆還是寫意,在構圖、色彩以及筆墨上都帶有自身的特點。這種構圖法有很大的隨意性和適應性,不但可以畫長卷和立軸,而且能和各種不同的陶瓷形體進行有機的結合。
陶瓷山水繪畫作品中表現(xiàn)出的主要形式有豪放、柔和之分。豪放的人追求氣氛、氣勢。力求給觀者表現(xiàn)出一種強大的震撼力與沖擊力;柔和者則追求韻味、清雅,情感含蓄流露于畫面的同時,帶給觀者一絲絲愜意的清涼,也是作者的思想情懷。
一、選材精心,師法自然
情感的特征,折射著作品的精神面貌,要想使畫面達到較高的藝術境界,其中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用心去畫。所以說畫家在把心象變?yōu)楣P墨時,用得更多的是心靈而不僅僅是手巧。作畫時必要工整、要靜心、要靜氣、要慢、要投入、要入境,品悟其道,善于將藝術家們特有的藝術性表現(xiàn)并展示于畫面,以求達到現(xiàn)實與精神的完美交匯。
在創(chuàng)作體裁的選擇上,如巍峨的山嶺、涓涓的小溪、婷婷玉立的蓮花、嬌滴滴的牡丹花、淡雅的秋菊、幽林中的小鳥等,都是畫家最易選擇的題材。古語有云,一葉知秋,一木知山林,從大自然中,畫家在品味常人熟視無睹的妙美,再將它們用心靈進行“凈化”,以恰當?shù)睦L畫語言、完美的繪畫手法展示于世人。這其中的無聲之樂、無絲之弦,恰是藝術家們將其溫柔特性用筆尖表現(xiàn)于瓷上的首選。
由于藝術家們特有的對自然與生活細膩、獨特的感受,所以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便可信手拈來。畫家在每一幅作品的創(chuàng)作選材中,無不將其與之俱來的天性蘊含其中,使作品溫潤優(yōu)美。這些不經(jīng)意之間感悟到的自然點滴,恰恰是親近自然、詮釋自然的最好表述。
粉彩山水畫強調筆墨情趣,強調畫面的意境。山水畫常采用夸張、變形、概括、簡練的手法來表現(xiàn)對象。在描繪客觀對象時,不以表現(xiàn)對象真實為目的,而是借助筆墨為手段,以達到畫面的詩情畫意為最高境界。因此,粉彩山水畫的山水要比真山真水更美,更符合詩意,更符合人們的理想境界。
如王乃水老師為擴展創(chuàng)作視野,搜集瓷畫素材,先后多次游歷名山大川,從大自然中陶冶情志,尋求靈感。
二、個性風格,筆墨傳情
陶瓷繪畫作品中首先要蘊含書卷之氣、靈動之氣,要包含人的品格、氣質及個性,作品要詮釋出畫家當時的心理活動,這一切均來源于畫家當時的心態(tài)。無論畫家此時的心態(tài)怎樣,有一點是不能忘卻的,那就是創(chuàng)作風格。
在藝術界,越有個性的作品價值也就越高。陶瓷繪畫作品的個性也是畫家本人的個性,是其氣質、性格、學識、修養(yǎng)、品格及觀念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是多元化的糅合體,各個元素缺失不得。要做到主宰自己藝術的同時,又能帶著鮮明的個人風格去變化自然、營造自然。
色彩筆墨在山水中的形象創(chuàng)造,自然風貌被意象經(jīng)營為“林泉”境、“丘壑”意。主觀情勢與程式意味的注入將自然重構成筆墨意義上的“胸臆山水”。元四家中,王蒙的“蒼郁幽野”、倪瓚“孤岸疏林”,清四僧中八大的“禿林荒丘”、弘仁的“世外清寂”等山水意象都是畫家運用筆墨程式、婉轉情思的形象再造,陶瓷繪畫意象造型思維是一種個人意識財富。
畫面色彩的取向與營建,和畫家的性格有關,也跟藝術風格有關。色彩的使用是附于形而助于形的表現(xiàn),為了將畫面表現(xiàn)得更佳而為畫面賦予色彩,而不是為了設色而設色,所以在色彩的使用上要用心。色彩在陶瓷繪畫中無論是濃重的渲染,還是飄逸的輕描淡寫,均要追求色彩的恰到好處。
如中國陶瓷大師汪桂英的作品,她的粉彩山水瓷畫,既得其父遺韻,又借鑒西畫技法,廣采山水畫名家名畫的畫風畫技,其構圖簡潔明了,意境寧靜高遠;用筆或不拘成法,雄渾豪脫;或工致秀麗,細密清妙。寫意工筆,各有所長。她的色釉綜合裝飾,氣韻生動,形意自然。她在陶瓷造型和裝飾設計結合上,長期實踐,苦心探求,作品型巧而畫美,技法圓熟,筆法纖秀。
三、注重人生實踐價值的藝術追求文化超越
山水畫的產(chǎn)生與中國的道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道家思想追求的是自然無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能“官天地,府萬物”“能勝物而不傷”。道家思想追求素樸自然,簡淡肅靜的藝術精神,所以山水畫多以清閑淡雅為主。
藝術家們作品畫面上展開的一切,不是概念,而是或眷戀,或創(chuàng)痛,或欣喜的情緒吐露,是畫家內(nèi)心或潛意識中激越而又糾纏不清的感性心力的直陳。這種繪畫追求,比之對概念的闡釋或事件的記敘,更貼近繪畫的特性,且有更高的要求。
在作品的表現(xiàn)上,要賦予自然人格、感情,讓自然的生命在瓷上繼續(xù)延展,繼續(xù)生發(fā)。畫家個人的藝術修養(yǎng)來源于平時的日積月累,它需要汲取繪畫理論、書法、文學等諸多學科的營養(yǎng),將其以我所學,為我所用。以此達到技法、理論及個人藝術修養(yǎng)的完美統(tǒng)一。
總而言之,藝術如詩,需要用心去經(jīng)營。只有畫家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到所要描繪的意象之中,托物抒情,才能創(chuàng)造出寫山則情滿于山,畫水則意溢于水的最佳意境。詩與畫雖然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蘇軾稱王維的畫與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張舜民則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詩與畫既有表面的結合,又有內(nèi)在的結合,表面的結合體現(xiàn)在依詩作畫與為畫題詩上,內(nèi)在的結合體現(xiàn)在詩畫意境上的結合,結合得好,相得益彰。這樣才能說是畫如其人。粉彩山水技法不但要繼承,發(fā)揚光大,更要取長補短,創(chuàng)新于世,讓景瓷人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