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人們喜歡將一些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器物之上,尤其是臉盆、茶杯、水壺、妝鏡等朝夕相處的日常生活器具,更是被以紋飾、繪畫、文字等賦予種種幸福吉祥的寓意。
這件瓷筷筒呈圓筒狀,上粗下細(xì)。口徑11厘米、高19.5厘米、底徑9.5厘米??谘仄秸鉂崳i部一圈凸起,飾連枝紋,下方飾一圈回文。筒身白地青花,發(fā)色清幽,遍繪云紋、弦紋及花卉紋飾。筒身一側(cè)空白處,自上而下寫有“添丁進(jìn)糧”四字,筆畫簡練,看似隨手草草而書,實則濃淡相宜,加上字形碩大夸張布滿筷筒一面,突出了筷筒主題。以文字作為紋飾裝飾陶瓷器,在我國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如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畫符號,許多學(xué)者已研究為我國文字之始祖。到了唐朝,長沙窯開創(chuàng)用詩文裝飾陶瓷之始,以后歷朝燒制的陶瓷器物上都有文字的出現(xiàn)。
筷筒內(nèi)施白釉,磨砂圈足。筒身一側(cè)肩頸部有不在水平線上的兩個圓形穿孔,一上一下,為系繩懸掛筷筒之用。筒底一側(cè)有一橢圓形孔洞,為窯工燒制時特意而為,是為了便于洗干凈的筷子瀝干水分??晖矡戚^粗糙,但器型修長,渾圓豐滿,簡單實用,紋飾雜而不亂,寓意美好。由于年代久遠(yuǎn),筒身上布滿斑點,穿過孔眼用于懸掛的麻繩亦污跡斑斑,透射出歲月滄桑。
筷筒主要用于放置吃飯用的筷子,家家戶戶都要用到,主要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以木質(zhì)和瓷質(zhì)最多。由于使用廣泛,歷代以來,各窯口多有燒造,尤以民窯最多。民國時期,瓷筷筒的燒造數(shù)量龐大,除了千家萬戶廣泛使用外,很多人家還將筷筒與筷子作為女兒出嫁的嫁妝之一,希望女兒女婿成家之后能“快生貴子”。
在我國數(shù)千年的農(nóng)耕社會中,男性一直都是生產(chǎn)勞作的主力,被稱之為“丁”,生男孩則被稱為“添丁”?!疤矶∷图Z”為我國古時民間吉祥用語,與嬰兒出生的民俗息息相關(guān)。嬰兒出生第三天為“三朝日”,其家要做“湯餅之會”以示慶祝,除了外公外婆要送去嬰兒衣帽鞋及搖窩等嬰兒用具外,鄰里也會登門道賀,禮物中一般都會包含一份大米,意謂“添丁進(jìn)糧”,也即以此祝賀主人家早日添丁進(jìn)口之意。因為有“快生貴子”的美好寓意,清末至民國時期,很多窯口在燒制瓷筷筒時,往往會在筒身上寫上這四個字,便于出售。有些人便以寫有“添丁進(jìn)糧”字樣的瓷筷筒作為饋贈禮品,贈送給新婚成家的親戚朋友。
Copyright ? 2012 景德鎮(zhèn)市傳統(tǒng)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郵箱:jdzcyjyx@163.com 贛ICP備1901296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