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繕,一種文物修復技術,該工藝起源于中國髹飾工藝的泥金工藝,后來發(fā)展成為日本的傳統(tǒng)瓷器修復技術。
抹大漆
描底漆
本質(zhì)上它屬于漆藝的范疇,將瓷器碎片用天然大漆黏合,表面再敷以金粉或貼上金箔,裝飾性較強。這種修復技術適用范圍廣,除了瓷器,還可以用于紫砂器、竹器、玉器、小型石件、小件木器等器物的修復。
用金繕工藝修復一件輕微“受傷”的器物,大約需要一周至幾個月時間。漫長的修復時間似乎成了“慢工出細活”的最好詮釋。僅從工藝上講,金繕技藝其實并不復雜,但每個人對于美的呈現(xiàn)和追求不一樣,金繕修復是最能體現(xiàn)修復師藝術審美水平的。
修復好的瓷瓶
一件件精美文物,經(jīng)過歲月風塵而破舊殘損,卻在修復師手中重換新顏,不失原味卻又精彩獨特,才得以讓我們能與殘破的文物來一場“文化的相遇”。
目光穿透時間,指尖對話歷史,對文物以金修繕的過程充滿了活力與創(chuàng)造力,也充滿了專注與從容。如同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所傳達的,一切的獨具匠心,都來源于對文物的敬畏,對傳統(tǒng)工藝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