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琺瑯彩蘭石紋碗 故宮博物院館藏
雍正瓷器的器形
在雍正之前的康熙時期,瓷器的器形往往非常敦厚古拙,有渾厚敦實之感。雍正之后的乾隆時期,瓷器器形往往新奇有趣,風格華麗,但敦厚不如康熙時期的瓷器,秀美不及雍正時期的瓷器。雍正年間,瓷器器形的主流是胎薄體輕,工美嫵媚。甚至連各類常見的生活用瓷的大小也有精致小巧的特征。當時的器形品類眾多,單說瓷瓶就有抱月瓶、梅瓶、軟棒槌瓶、賞瓶、葫蘆瓶、天球瓶、橄欖瓶、弦紋瓶、云耳瓶、觀音瓶等等。無論是瓷瓶、瓷碗還是壺、樽、罐乃至文房用具等,均是器態(tài)優(yōu)美秀巧玲瓏。

清雍正·粉彩抱月瓶 大英博物館館藏
這些瓷器大多古而有之,但獨有雍正時期的瓷器,器形往往胎薄體輕,整體雋秀爾雅、小巧玲瓏。這些瓷器形體比例協(xié)調(diào)觀感柔和,被稱為“曲線美”。雍正瓷器的外觀線條美到什么程度呢?有人這樣形容雍正時期的瓷器器形“增一分則拙,減一分則陋”。并且,雍正時期的瓷器器形通常都富于規(guī)律性和韻律感,具有幾何形態(tài)的審美趣味。例如流行于雍正時期的折腰碗、菊瓣盤等,都非常符合現(xiàn)代的美學構成規(guī)律。此中趣味與我們?nèi)缃竦默F(xiàn)代主義審美不謀而合。

清雍正·菊瓣盤 大英博物館館藏
雍正瓷器的紋飾
紋飾主要是指彩瓷上的瓷面裝飾(當然單色釉上也存在樸素的暗紋)。雍正時期的瓷面裝飾以繪畫為主流,兼之以刻、印、劃、堆塑和鏤雕等工藝。受到“沒骨畫法”的影響,當時的瓷面圖樣風格清妍娟秀,氣韻具足,設色相比康熙時期也更為淡雅秀麗,運筆勾勒相對比較精致細密,甚至連人物的體態(tài)也畫的略顯清瘦修長。當然,雍正時期的紋飾也有很多沿襲了康熙時期,例如龍鳳圖案、竹木題字等。

清康熙·青花瓷盤 大英博物館館藏
清雍正·青花瓷盤 大英博物館館藏
在紋飾的主題選擇上,雍正瓷器似乎格外青睞花卉,牡丹、桃花、海棠、菊花、虞美人等均有入畫。同時,盤、碗的紋飾由內(nèi)延伸至外側的“過墻龍”式紋樣也在雍正時期興起。而在康熙年間興起的虞美人紋樣和皮球花紋樣,也在雍正手下達到了巔峰狀態(tài)。據(jù)說,當時的督陶官唐英十分仰慕項羽,并對項羽和虞姬的故事十分敬佩,因此而偏愛虞美人花。曾有文學家考證,在景德鎮(zhèn)御窯廠所在的珠山上,清代曾遍植虞美人花。因此在雍正年間的瓷器上,虞美人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紋樣主題。

清雍正·虞美人“過墻龍”瓷碗 大英博物館館藏
當然,無論是什么紋樣,真正讓雍正時期瓷器在眾多瓷器中脫穎而出的還是繪制紋樣的手法和技巧。素雅淺淡的紋樣顏色,錯落有致的瓷面構圖,纖細柔美的筆觸線條,都使得雍正瓷器成為清代宮廷瓷器中的審美巔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