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宋哥窯瓷盤 年代宋
民國初年,浙江龍泉山溝里,出現(xiàn)了一種奇特的現(xiàn)象——在方圓不大的地域內,幾乎每天都有數(shù)百人在拼命挖掘。與常見的尋寶人不同,他們以高漲的熱情所找尋的并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種傳說中價值連城的瓷器——宋哥窯瓷器。
哥窯與汝、官、鈞、定一起,被稱為宋代的“五大名窯”,然而,與其他4個已經(jīng)找到窯址的窯口不同,大名鼎鼎的哥窯,其蛛絲馬跡竟然只能在文獻中尋找。
根據(jù)文獻記載,哥窯是出自南宋的一種奇特瓷器,其產地就在龍泉。文獻的記載引起了龍泉的盜挖狂潮,據(jù)說當年這個不大且僻靜的地方,聚集著來自不同國家的古董 商,他們將挖掘到的瓷器甚至瓷片一起成堆運走。古董商所運走的瓷器和瓷片中究竟有沒有文獻中描述的哥窯瓷器,已經(jīng)成謎。
如今,業(yè)內習慣上將具有文獻中描繪特征的瓷器稱為“傳世哥窯”,以便與傳說中的哥窯產地出土的瓷器相區(qū)別。據(jù)天津文博院研究館員劉渤介紹,哥窯瓷器非常珍貴,傳世稀少,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僅有100余件,比“元青花”的數(shù)量還少。
天津博物館中,藏有一件傳世宋哥窯瓷盤。面對精美的傳世哥窯瓷盤,總有研究者和愛好者恨不能穿透歷史的重重簾幕,看到它究竟來自何方。
明朝人陸深在《春風堂隨筆》中提到,宋朝時有章生一、章生二兩兄弟,在龍泉的“琉田窯”燒制瓷器。弟弟章生二所燒制的青瓷器“純粹如美玉,為世所貴”,而哥哥章生一燒制的瓷器顏色比較淡。因為生一是哥哥,所以他的窯被稱為“哥窯”
劉渤說,因為哥窯窯址至今尚未被發(fā)現(xiàn),而哥窯瓷器在歷史上又聲名赫赫,所以哥窯一直是考古學家、古陶瓷學家和收藏家重視、關注和研究的熱門話題。
哥窯被傳是宋代名窯,然而迄今所掌握的宋代文獻中,卻沒有任何關于哥窯的記載,這成為有些學者懷疑哥窯是否為宋代名窯的一個理由。
關 于哥窯的記錄,最早見于明朝人的著作。明代初期曹昭在《格古要論》中曾提到哥窯。據(jù)劉渤說,明代陸深的《春風堂隨筆》中也曾談到哥窯。陸深在隨筆中提到, 宋朝時有章生一、章生二兩兄弟,在龍泉的“琉田窯”燒制瓷器。弟弟章生二所燒制的青瓷器“純粹如美玉,為世所貴”,而哥哥章生一燒制的瓷器顏色比較淡。因 為生一是哥哥,所以他的窯被稱為“哥窯”。
陸深所提到的琉田,即是如今的龍泉大窯,是當?shù)卮善鞯闹行漠a區(qū),正是文獻中的類似記載,引發(fā)了民國初年人們對龍泉的掠奪式開采。這種現(xiàn)象又引起了我國古陶瓷專家陳萬里先生對哥窯的興趣,而那時的陳萬里,專業(yè)是一名醫(yī)生。
1928年,陳萬里來到了浙江龍泉。在他之前,中國陶瓷研究的方法一直是從文獻到文獻,他是第一位用考古學的方法對古窯址進行實地考察的學者。
那 時,經(jīng)過十幾年的盜挖,當?shù)剌^有價值的瓷器都已經(jīng)被搜羅殆盡。陳萬里從當?shù)厝丝谥新犝f一個叫大窯村的地方有古代窯址。在大窯村,因為泥土里都是瓷片,以至 于他們取土建房時都無法避開,所以院墻上有很多星星點點的瓷片。然而,實地探訪的結果卻讓陳萬里大失所望。在古窯址所在地,雖然到處都有散落的破碎瓷片, 但他仔細搜尋后,所找到的都是普通的青瓷,并沒有傳說中的哥窯特征。那么,傳說中珍貴無比的哥窯瓷器,到底是什么樣?
瓷器有了裂紋本來是一種缺陷,卻因為這種缺陷而產生了別樣的美感,從而被推上了更高的地位,賣得更好了。馬未都曾經(jīng)說過,“審美的最高層次,就是我們所說的這種非常態(tài)的、病態(tài)的美。缺陷美被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哥窯就在這樣一個地位中誕生了”